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的重构与认同

发布时间:2021-11-26 13:31
  本文依托笔者在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中的学习实践,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作品为例,对藏羌彝多声部音乐从原生形态到以音乐为符号、以舞台为载体重构的新生态艺术形态,以及当下主流艺术院校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同和传承方式等展开分析,探索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寻求民族音乐的文化认同,以期更好地发展本土艺术教育,并构建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平台。 

【文章来源】:四川戏剧. 201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的重构路径
二、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的特点
三、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的重构认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重文化语境中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问题——由“瑶族style”表演文本所引发的系列反思[J]. 赵书峰.  人民音乐. 2016(09)
[2]“藏羌彝走廊”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范畴界定[J]. 徐学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7)
[3]建构一条“民族音乐学”学科新的路径[J]. 蒂莫西·赖斯,魏琳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5(02)
[4]艺术切入→随缘选择→文化思考——论音乐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视域及研究过程[J]. 杨民康.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520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520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