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原音乐考古资源中乐器组合的本土化探微——以中原地区石窟、石刻造像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0 01:05
  中原腹地乃西域和汉地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原音乐图像主要存在于中原地区的石窟和石刻造像中。本文对中原石窟石刻造像中的乐器进行了归纳整理,乐器来源部分来自华夏传统乐器,部分来自西域外来乐器,乐器种类丰富多彩,乐器组合千姿百态,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之间相互交融的一面,同时也为音乐之间的互相交流传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2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原音乐考古资源中乐器组合的本土化探微——以中原地区石窟、石刻造像为例


巩义石窟寺第1窟第10人吹笙

石窟寺,排箫


图1 巩义石窟寺第1窟第10人吹笙箫:吹奏乐器,大部分为竹制,也有玉制。《世本·作篇》(茆泮林辑本)曰:“箫,舜所造也,其形参差像凤翼,十管,长二尺。”底部管端为闭口是排箫,底部管端开口则为洞箫。所雕刻箫的形状风格不一,比如,巩义石窟寺第1窟的南壁内,排箫左边管长,右边管短,有如曲尺状,西壁4个大龛下壁脚雕刻伎乐人一列,共12人,南起第3人吹排箫(图3),乐人以左手握长管,右手扶短管举于最前吹奏。龙门石窟八作寺伎乐人、路洞的伎乐飞天、宾阳中洞洞顶藻井的吹箫伎乐人、沁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伎乐人等19处。其中龙门八作寺佛坛伎乐人手持排箫长短接近等长,其他排箫则为长短不等,此伎乐人为盘腿而坐,其他为侧坐。样式如下图4.

排箫,龙门,石窟寺


龙门八作司佛坛吹排箫伎乐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伎乐之盛”[J]. 吉联抗.  人民音乐. 1982(04)

硕士论文
[1]北魏壁画墓研究[D]. 吕朋珍.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云冈石窟乐伎研究[D]. 侯峰.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1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531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