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浦东派琵琶艺术在安徽的传承发展述论——以潘亚伯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25 12:1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最重要的琵琶艺术派别之一。得益于以第七代传人潘亚伯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浦东派琵琶艺术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其传承形成了网络状传承格局和代际相递的兴盛局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作了多首经典琵琶乐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美学观念,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非遗保护视域,可从优秀传统继承、精品曲目创作、师资队伍建设、传承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安徽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文章来源】:江淮论坛.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琵琶艺术及浦东派传承概况
二、浦东派琵琶的艺术特征
    (一) 自成体系的系列曲目
    (二) 个性鲜明的技术方法
    (三) 新颖独到的演奏风格
三、浦东派琵琶在安徽的传承发展脉络
    (一) 培养了大批优秀琵琶人才。
    (二) 编创了诸多经典琵琶乐曲。
    (三) 总结出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浦东派琵琶艺术传承思考
    (一) 以传承优秀传统曲目为基础
    (二) 以琵琶精品创作为中心
    (三)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
    (四) 以传承制度建设为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琵琶浦东派文曲、武曲辩证弹法研究[J]. 李跞.  艺术评鉴. 2017(11)
[2]论浦东派琵琶演奏风格的艺术特征——以《养正轩琵琶谱》为例[J]. 周红.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1(03)
[3]浦东派与汪派琵琶艺术的传承和演奏风格[J]. 周善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4]我的琵琶历程(上)——林石城回忆录[J]. 林石城,林嘉庆.  乐器. 2011(06)
[5]琵琶流派形成的标志和特征——以浦东派和汪派为例[J]. 吴慧娟.  中国音乐学. 2008(03)
[6]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四大琵琶流派简述[J]. 王霖.  音乐爱好者. 1990(03)
[7]琵琶的历史演变及传派简述[J]. 陈重.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0(01)
[8]辅助练习在琵琶教学中的应用[J]. 潘亚伯.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8(03)
[9]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构造的发展[J]. 高厚永.  中国音乐学. 1986(03)
[10]关于江南琵琶流派之我见[J]. 程午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1983(03)

硕士论文
[1]论林石城及其弟子对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D]. 刘小菁.中央音乐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608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08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