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黎锦晖之音乐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5:38
  黎锦晖先生是“五四”运动时期一位极具改革和创新的爱国音乐家。他所选择的路,许多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性工作并卓有成效。他致力于推广国语和改革儿童教育,确立了儿童歌舞艺术新体裁,“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而闻名全国。他还创办了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编写了流行通俗歌曲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一直背负着“黄色音乐鼻祖”的恶谥,。1957年,“百家争鸣”之际,他曾要求重新考虑他的《毛毛雨》、《葡萄仙子》等是否沾有“黄色”,但在那种政治形势下,终未有人敢作正面回答。饱尝辛酸与褒贬不一的评论之后,黎锦晖先生仍然被冠以儿童音乐和流行音乐之父,仅凭这一点就已经充分证明任何曾经的、或中肯或偏颇的批评都无法抹煞掉黎锦晖先生在音乐创作事业上所取得的功绩。本文力求全面真实地对黎锦晖先生的音乐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充分的吸收前人对其作品的介绍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挖掘一些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从作曲技法上的分析、曲式结构上的分析,这些都是前人没有深入研究的领域。希望通过本文对黎锦晖先生作品的研究能...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黎锦晖生平与艺术历程
    1.1 黎锦晖生平简介
    1.2 黎锦晖的成就与影响
    1.3 黎锦晖音乐创作历程
第二章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特点
    2.1 黎锦晖儿童歌舞的特征
    2.2 黎锦晖流行音乐的特征
第三章 代表作品音乐分析
    3.1 《麻雀与小孩》音乐分析
    3.2 《小小画家》音乐分析
    3.3 《卖花词》音乐分析
    3.4 《毛毛雨》音乐分析
    3.5 《关不住了》音乐分析
    3.6 《爱的花》音乐分析
    3.7 《桃花江》音乐分析
    3.8 音乐分析小结
第四章 黎锦晖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4.1 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4.2 影响及历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中的游戏精神[J]. 林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7)
[2]现代儿童歌舞艺术舞台的重要一页——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舞台美术初探[J]. 林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3]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试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中舞蹈语汇的特点[J]. 林萍.  艺苑. 2008(04)
[4]黎锦晖的人生旋律[J]. 黄新原.  北方音乐. 2007(05)
[5]初显端倪的歌剧思维——论黎锦晖的歌剧观[J]. 满新颖.  音乐研究. 2006(03)
[6]中国近现代儿童歌舞音乐的开创者——黎锦晖[J]. 李岚清.  北方音乐. 2006(06)
[7]走向戏剧性——作为戏剧作品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J]. 居其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01)
[8]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的“人本主义”内涵[J]. 张清华.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2(03)
[9]对黎锦晖历史评价的再认识[J]. 孙继南.  人民音乐. 2002(04)
[10]蓦然回首——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一一○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要[J]. 李岩.  人民音乐. 2002(02)

硕士论文
[1]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研究[D]. 林萍.福建师范大学 2007
[2]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研究[D]. 程扬.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2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