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音乐与意义的桥梁——莱纳德·拉特纳的“音乐话题理论”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14 10:05
  "音乐话题理论"肇始于1980年代莱纳德·拉特纳关于古典主义音乐的著述之中,并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于阿兰布鲁克、阿伽乌、蒙耐尔、哈腾、米尔卡、普雷施等学者的著述中不断发展充实。该文通过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即"话题"这一术语如何从修辞学中被移植到音乐理论之中,又是如何从一种用来理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复杂且疑窦丛生、颇具争议的音乐符号学理论,及至漫出西方中心,被用作研究非西方音乐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澄清其内涵和外延,并指出其在学科归属上的开放性。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开端:从修辞学到音乐分析
二、扩展:音乐符号学视野中的音乐话题理论
三、小结:回归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音乐符号学研究30年(1985—2015)[J]. 葛雅琳.  当代音乐. 2017(02)
[2]皮尔斯符号学和国内外研究现状[J]. 季海宏.  俄罗斯文艺. 2014(02)
[3]符号学的一个世纪:四种模式与三个阶段[J]. 赵毅衡.  江海学刊. 2011(05)
[4]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J]. 赵毅衡.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3)

博士论文
[1]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 季海宏.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6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6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