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 08:58
  李斯特作为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对钢琴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标题音乐在李斯特的创作中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他在魏玛时期所创作的重要作品,此曲不同于他早期对炫技的狂热追求,极细腻的情感描绘更多体现的是他艺术思想的沉淀。这首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强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也成为了标题音乐这一形式的典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以马克·安德鲁·哈默林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对《叹息》的演奏版本做出比较。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作品的演奏,分析归纳出他们各自的演奏特点,使我们对李斯特作品多样性的诠释,以及今后的教学创作上带来更多的启发。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李斯特简介及《叹息》作品简析
    1.1 李斯特生平
    1.2 《叹息》创作背景
    1.3 《叹息》结构分析
2.《叹息》演奏版本的选择
    2.1 马克·安德鲁·哈默林版本
    2.2 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版本
3.马克·安德鲁·哈默林与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叹息》版本的比较
    3.1 引子的比较
        3.1.1 哈默林引子版本
        3.1.2 李斯蒂莎引子版本
        3.1.3 引子版本异同
    3.2 呈示部的比较
        3.2.1 哈默林呈示部版本
        3.2.2 李斯蒂莎呈示部版本
        3.2.3 呈示部版本异同
    3.3 中部的比较
        3.3.1 哈默林中部版本
        3.3.2 李斯蒂莎中部版本
        3.3.3 中部版本异同
    3.4 连接的比较
        3.4.1 哈默林连接版本
        3.4.2 李斯蒂莎连接版本
        3.4.3 连接版本异同
    3.5 再现部的比较
        3.5.1 哈默林再现部版本
        3.5.2 李斯蒂莎再现部版本
        3.5.3 再现部版本异同
    3.6 尾声的比较
        3.6.1 哈默林尾声版本
        3.6.2 李斯蒂莎尾声版本
        3.6.3 尾声版本异同
    3.7 哈默林与李斯蒂莎演奏《叹息》之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表演的结构研究——以肖邦《bG大调练习曲》(Op.10 No.5)为例[J]. 周全,杨倩茹.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7(03)
[2]可视化分析在音乐表演研究中的综合运用[J]. 杨健,黄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3]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多维视野——以《梦幻曲》的几个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个案[J]. 高拂晓.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3(03)
[4]双重性格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下)[J]. 朱雅芬.  钢琴艺术. 2004(02)

硕士论文
[1]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分析与演奏诠释[D]. 王思卓.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不同录音版本分析研究[D]. 湛命.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9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