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皖北唢呐班社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砀山唢呐班社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29 13:29
  皖北唢呐班社是明清以来传承有序、艺术成就突出的唢呐班社地域,其中砀山唢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皖北地区的代表。以砀山唢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非遗传承人采访、问卷调查采录等形式展开研究,梳理皖北唢呐班社的历史传承,进而指出其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应对内部管理优化、外部资源利用和受众研究等方面加强重视。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皖北唢呐班社的研究现状与历史发展情况
    (一) 1949—1965年起步期
    (二) 1966—1976年停滞期
    (三) 1978年至今市场化探索时期
二、皖北唢呐班社的组织架构
    (一) 班社系统与流派风格
    (二) 皖北唢呐班社的人员分配与收入情况
    (三) 唢呐班社之间的组织与人员功能
    (四) 唢呐班社器乐与演奏曲目情况
三、从现实利弊看皖北唢呐班社的发展规划
    (一) 唢呐班社内部的优化管理
    (二) 对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国内、国际优秀赛事的持续主办与引进
        2. 打通学院派与民间班社之间的固有壁垒
    (三) 加强皖北唢呐的受众需求研究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区域公共文化场馆绩效评价研究——以中部地区八省为例[J]. 陈波,邱新秀.  艺术百家. 2016(03)
[2]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性划分研究[J]. 魏圩.  艺术百家. 2016(01)
[3]俗曲《太平年》探源[J]. 张素枝.  艺术百家. 2016(01)
[4]皖北民间乐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张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5]黑龙江省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音乐的田野调查和研究[J]. 金宝姬,刘勇.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9(04)
[6]民族音乐学田野中的音乐形态研究——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J]. 杨红.  中国音乐. 2007(01)
[7]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 李城,迟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8]安徽民间唢呐流派及演奏特点[J]. 隋景山.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本文编号:3697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697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