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6:20

  本文关键词: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贝多芬早期奏鸣曲Op.2 no.3中的演奏技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和技术课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音响和乐谱版本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里丰富的演奏技术特点,同时,也为弹奏者更好地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Op.2 no.3 演奏技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概况7-14
  • 第一节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历史地位7
  • 第二节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历史意义7-10
  • 一、具有作曲家的自传性质7-8
  • 二、展现了钢琴乐器制造工业的进步8-9
  • 三、体现了贝多芬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9-10
  • 第三节 早期奏鸣曲Op.2的相关背景10-14
  • 一、三个时期的划分10-11
  • 二、早期奏鸣曲Op.2的创作背景11-12
  • 三、早期奏鸣曲Op.2的技术特征概况12-14
  • 第二章 OP.2 NO.3的演奏注释14-29
  • 第一节 弹奏速度14-16
  • 第二节 力度分析16-18
  • 第三节 旋律和装饰音的弹奏18-23
  • 第四节 踏板运用23-29
  • 第三章 Op.2 NO.3的技术难点归纳29-46
  • 第一节 传统的技术难点29-41
  • 一、连贯的双音29-31
  • 二、快速的断奏31-34
  • 三、有力的分解八度:34-37
  • 四、快速的大跳和手腕的快速移动37-41
  • 第二节 由独特的音乐语言产生的技术难点41-46
  • 一、通过单音与双音或和弦的快速反复组成的伴奏音型41-42
  • 二、长颤音与双颤音42-44
  • 三、两个音结合产生的小连线44-46
  • 第四章 贝多芬奏鸣曲Op.2 no.3的音响资料分析46-53
  • 第一节 奏鸣曲Op.2 no.3的重要录音资料列表46-48
  • 第二节 奏鸣曲Op.2 no.3的录音资料浅析48-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5
  • 附录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花;;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体结构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马丽;李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 第一乐章演奏分析[J];音乐天地;2011年07期

3 孙炯;;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4 黄海澜;;浅论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对前人赋格创作手法的继承[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乌黎;;技巧和人文的结合—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风格浅谈[J];内蒙古艺术;2011年01期

6 丁妮;;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浅析[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7 左峰;;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演奏艺术[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朱贤杰;;《钢琴笔记》的翻译“硬伤”[J];钢琴艺术;2011年09期

9 赵亮;田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赏析[J];华章;2011年18期

10 钟俊;;浅析贝多芬《c小调32变奏曲》WoO80的演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叶芳;;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美学意义[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孙佳;;我借版贸做品牌[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4 关秋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下一代[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白桦;;文学与人生——讲不完的故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6 匡玲;;创新 联系 提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董馨;;音乐健康疗法[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8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纪孔凯;;浅谈高中音乐欣赏中的“交响思维”[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恒的爱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李近朱;贝多芬邮票知多少[N];中国集邮报;2005年

3 漏丹;贝多芬的秘密[N];经济观察报;2003年

4 马跃;沉重的贝多芬[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吴越;我们怎会误读了贝多芬?[N];文汇报;2011年

6 王少明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贝多芬的精神变形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马跃;沉重的贝多芬[N];音乐周报;2003年

8 紫茵;贝多芬感召爱乐精神[N];音乐周报;2003年

9 ;我心中的贝多芬[N];音乐周报;2003年

10 马跃;贝多芬的“命运”[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孙欣;克利姆特绘画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曹莹;傅雷文艺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礼;萌芽·弥撒·基因·遗传[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张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周晟;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欧阳沾露;贝多芬与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宏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10的音乐与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振华;论贝多芬爱情题材艺术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学;2009年

8 张炫;从贝多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风格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方;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9的研究与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克;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11的演奏[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97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