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斯特拉文斯基早、中期钢琴独奏作品的和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19:00

  本文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早、中期钢琴独奏作品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在二十世纪音乐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阶段:由早期模仿俄罗斯古典音乐和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逐渐过渡到了中期的新古典主义,晚期又转向了序列主义。本论文聚焦斯特拉文斯基的十一部钢琴独奏作品,集中在他早、中期两个创作阶段。通过对于作品中和声技法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他在这两个时期所形成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多元化音乐语汇,并对比这两个创作时期技法与风格的继承与变迁,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技法在其音乐创作生涯中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钢琴独奏作品体现为对传统调性音乐的继承与探索;中期的钢琴独奏作品体现出对巴洛克与古典主义的重新思考并打破与重构。总的来说,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期,其音乐语汇都仍是来源于古典调性体系,只是在创作发展过程中根据其需要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结构上来看,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与十一部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就早期和中期两个阶段的每一部作品中和声技法的运用进行详细地分析,分别通过调式材料、和弦材料、和弦关系以及调性布局等四个方面来介绍十一部作品中所运用到的和声技法;第四章则是将早期与中期的和声技法进行对比,以此整理出十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创作变化过程。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其钢琴独奏作品来探寻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艺术环境是如何促进了斯特拉文斯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探索、整合、构思与创新,思考其个人的音乐美学理念又是如何影响了其创作技法的运用从而构成了其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语汇与创新风格,进而理解他的创作技法与理念为二十世纪以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怎样的启发性思维。
【关键词】:调式 和弦 和声语汇 调性 多元化音乐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斯特拉文斯基与十一首钢琴独奏作品8-16
  •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简介8-11
  • 第二节 斯特拉文斯基的十一首钢琴独奏作品11-14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本论文的选题14-16
  • 第二章 早期——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16-49
  • 第一节 调式材料的研究16-21
  • 一、七声自然调式16-17
  • 二、古典大、小调式17-18
  • 三、布鲁斯调式18-19
  • 四、综合调式19-20
  • 五、半音调式20-21
  • 第二节 和弦材料的研究21-27
  • 一、三度结构和弦21-24
  • 二、三度结构和弦的扩展24-26
  • 三、混合音程结构和弦26-27
  • 第三节 和声进行与和声语汇的研究27-40
  • 一、功能化和声语汇的扩展27-32
  • 二、非功能化和声语汇32-37
  • 三、持续性和声37-40
  • 第四节 调性陈述与布局40-49
  • 一、调性陈述方式40-45
  • 二、调性关系及其布局45-49
  • 第三章 中期——对巴洛克、古典主义音乐的重构49-94
  • 第一节 调式材料的研究49-56
  • 一、综合调式49-53
  • 二、半音调式53-56
  • 第二节 和弦材料的研究56-66
  • 一、三度结构和弦及其扩展56-62
  • 二、非三度结构和弦及其扩展62-66
  • 第三节 和声进行与和声语汇的研究66-84
  • 一、和弦的先后陈述状态66-76
  • 二、和弦的复合陈述状态76-81
  • 三、单一和弦织体化陈述的和声语汇81-84
  • 第四节 调性陈述与布局84-94
  • 一、调性陈述方式84-90
  • 二、调性连接方式90-93
  • 三、调性布局93-94
  • 第四章 早期与中期钢琴独奏作品的和声对比研究94-104
  • 第一节 调式材料的对比研究95-97
  • 第二节 和弦材料的对比研究97-100
  • 第三节 和声进行与和声语汇的对比研究100-102
  • 第四节 调性陈述与布局的对比研究102-104
  • 结语104-106
  • 参考文献106-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季勇;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的旋律创作分析[J];音乐天地;200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早、中期钢琴独奏作品的和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403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