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国之典范-《黄河》钢琴协奏曲

发布时间:2017-07-19 13:05

  本文关键词:国之典范-《黄河》钢琴协奏曲


  更多相关文章: 钢琴协奏曲 黄河 演奏技法 曲式 意义


【摘要】: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钢琴协奏曲的重要代表作,这首协奏曲磅礴的气势,优雅的音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让我们记住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痛苦和深重灾难,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不挠的精神。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吸收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音乐素材,20世纪中后期由刘庄、殷承宗、盛礼洪、储望华、许斐星和石叔诚六人改编为钢琴协奏曲。具有创造性的方法,使用了西方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形式,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了传统的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船夫号子,它不仅激起着火红时代的人们,更震撼着今天的我们。从诞生到今天,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演奏,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钢琴协奏曲中演奏最频繁,影响最广的作品。除了“文化大革命”的印刷无法统计外共印制了数万份。2000年约20000本,2001年印数为9000本;2006年印数为11100本。根据北美版权局的统计管理记录唱片与CD在海外的销量超过1000万张。同时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由于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使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历史价值,不仅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感动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本文通过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历史背景、曲式结构、音乐形象以及演奏技法进行分析,旨在使从事音乐研究或音乐演奏人员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和艺术内涵,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表现作品。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黄河 演奏技法 曲式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相关研究现状8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8-10
  • 一、“黄河”创作背景及四个乐章的音乐形象10-19
  • (一) 创作背景10-12
  • (二)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前奏)12-15
  • (三) 第二乐章:《黄河颂》15-16
  • (四) 第三乐章:《黄河愤》16-17
  • (五)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17-19
  • 二、曲式结构分析19-29
  • (一) 第一乐章结构19-22
  • (二) 第二乐章结构22-23
  • (三) 第三乐章结构23-26
  • (四) 第四乐章结构26-29
  • 三、演奏技法研究29-39
  • (一) 第一乐章29-31
  • (二) 第二乐章31-32
  • (三) 第三乐章32-34
  • (四) 第四乐章34-39
  • 四、版本与风格39-44
  • (一) 演奏特点39-40
  • (二) 不同版本40-41
  • (三) 两位钢琴家的演奏风格41-44
  • 五、创作“黄河”的意义及精神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乐;;高校音乐公共课应注重文化内涵[J];大舞台;2012年03期

2 孙中伟;;黄河之声,龙之精神——钢琴协奏曲《黄河》漫谈[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1期

3 明言;;“样板戏”现象的历史评价[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4 王晶;冼星海的复调创作[J];大舞台;2005年02期

5 苏隆坡;听殷承宗的钢琴协奏曲《黄河》[J];音响技术;2004年05期

6 鸿昀;舞剧《红色娘子军》舞蹈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4年03期

7 胡净波;西方协奏曲形式在新中国的嬗变(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胡净波;西方协奏曲形式在新中国的嬗变(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桑桐;关于离调、副属和弦的理论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黄慧;永远的黄河[J];中国音乐教育;2001年12期



本文编号:562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62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