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音乐传播视域下的原生态民歌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2:02

  本文关键词:音乐传播视域下的原生态民歌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活动 中国原生民歌大赛 传播效果 传承


【摘要】:“原生态”在当今社会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自青歌赛上设立原生态唱法组等原生态民歌活动,使中国传统民歌以“原生态”的姿态活跃于世后,被称为“原生态民歌”的中国民间歌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这种“一夜走红”的现象改变了我国民间歌曲边缘化的局面,但当表面的热度逐渐退却之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仍就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夜走红”现象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原生态民歌的商品化与经济活动相关联。对于发展原生态民歌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由于经济活动的利益驱动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使原生态民歌的本体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原生态民歌”问题提出和讨论的原因所在。因此,什么样的原生态民歌活动形式能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采用传播学和音乐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将原生态民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章始起对民歌与原生态民歌的概念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原生态民歌活动作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传播、音乐传播与原生态民歌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寻到它们的内在关联,并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结合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提出了组成原生态民歌活动的四种基本传播模式:原始传播模式、文本传播模式、声音记录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模式;将作为竞赛类原生态民歌活动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首先对大赛从筹备及发展、组织机构、参赛选手及资格审定、比赛程序及奖项设置和赛程之外的衍生活动五个方面进行概述,再依次从传播主体群、传播媒介的选择以及受众等三大传播因素进行详细的传播效果分析,分别指出了该活动形式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关于原生态民歌活动对原生态民歌传承的启发和思考。认为原生态民歌传承的实现重在观念的养成,全国性传播与区域性传播的结合与应用会成为推动传承的黄金搭档,守住民歌文化遗传基因的同时放手让它成长,倡导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回归,以传带承,还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空间,让民歌活在生活之中。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活动 中国原生民歌大赛 传播效果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1
  • 1.1 缘起及意义7-8
  • 1.2 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方法9-10
  • 1.4 主要内容及论文架构10-11
  • 2 民歌与原生态民歌概念的界定11-21
  • 2.1 民歌概念界定11-15
  • 2.1.1 民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位置11-12
  • 2.1.2 民歌概念的定义12-13
  • 2.1.3 民歌概念的划分13-15
  • 2.2 原生态民歌概念界定15-19
  • 2.2.1 “原生态民歌”概念的产生15-16
  • 2.2.2 原生态民歌的定义16-17
  • 2.2.3 原生态民歌概念的外延划分17-19
  • 2.3 “ 原生态民歌”与“原生民歌”概念的辨析19-21
  • 3 原生态民歌活动的传播学意义21-35
  • 3.1 音乐传播与原生态民歌活动的关系21-27
  • 3.1.1 传播与音乐传播21-25
  • 3.1.2 原生态民歌活动与音乐传播的关系25-27
  • 3.2 音乐传播中的原生态民歌传播媒介27-32
  • 3.2.1 传播媒介27-29
  • 3.2.2 传播发展史中的原生态民歌传播媒介29-32
  • 3.3 原生态民歌活动的传播模式32-35
  • 4 音乐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原生民歌大赛35-59
  • 4.1 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之概述35-41
  • 4.1.1 大赛的筹备及发展35-36
  • 4.1.2 组织机构36-39
  • 4.1.3 参赛选手及资格审定39-40
  • 4.1.4 比赛程序及奖项设置40-41
  • 4.1.5 赛程之外的衍生活动41
  • 4.2 中国原生民歌大赛的传播效果分析41-56
  • 4.2.1 影响力的产生——传播主体群42-52
  • 4.2.2 宣传与推广——传播媒介的选择52-54
  • 4.2.3 最终的目的——受众分析54-56
  • 4.3 原生态民歌活动与原生态民歌传承之关系的思考和启发56-59
  • 4.3.1 传承的实现重在观念的养成56-57
  • 4.3.2 全国性传播与区域性传播相结合57
  • 4.3.3 固守内在遗传基因,放手外在成长方式57-58
  • 4.3.4 以传带承让民歌活在生活之中58-59
  • 结语59-61
  • 附录61-72
  • 附录1:全国设立有音乐专业的院校及研究所不完全统计表61-63
  • 附录2:影像记录下的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63-68
  • 附录3: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获奖选手名单68-72
  • 参考文献72-76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76-77
  • 后记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效果分析[J];图书与情报;1996年04期

2 薛可;陈f^;余明阳;;传媒影响力的两级传播模式——广告媒体对广告主的影响研究[J];当代传播;2008年05期

3 黄国华;中国民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兼谈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赵志安;;音乐传播的“模式”研究[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5 莫其逊,唐桃;全球化时代的都市“民歌”盛典——审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现象[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5期

6 曾遂今;;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1期

7 吴永和;传播学及其效果分析之历史走向[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8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J];人民音乐;2006年01期

9 林之达;传播的两级效果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10 孟庆兰;;网络信息传播效果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564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64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