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浅析歌曲《葬花吟》

发布时间:2017-07-21 03:09

  本文关键词:浅析歌曲《葬花吟》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 林黛玉 悲剧性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经典名著之一,以贾家的兴衰过程为内容,以宝黛爱情发展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奢侈和腐朽的生活。极度奢靡的生活,残害了下层百姓,同时也为自己挖掘了坟墓。1987年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由王扶林执导,一经播出便大获成功。剧中的“红楼”音乐,也一举成为难以逾越的音乐经典。本文浅析其中一首插曲《葬花吟》,在把握其文学背景以及人文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力求演唱时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 王立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担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作曲,中国电影乐团团长。其代表作有《驼铃》、《牧羊曲》、《太阳岛上》、《少林寺》、《大海啊,故乡》等等。87版《红楼梦》音乐耗时四载,曲作者从文字背后体会原著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红楼”音乐语言。林黛玉是十二金钗之首,是曹雪芹最钟爱的一个角色。《葬花吟》是极具黛玉个性特征的一首歌曲,曲作者创作它,足足耗时一年零九个月,用他的话说,是个“难产儿”。作者紧紧抓住故事的悲剧性特点,运用特殊的音乐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凄美婉约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悲剧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0
  • 第一章 歌曲《葬花吟》的悲剧背景10-13
  • 1.1 《红楼梦》社会悲剧性10
  • 1.2 黛玉人物悲剧性10-11
  • 1.3 “木石前盟”的必然悲剧结局11-13
  • 第二章 《葬花吟》的演唱分析13-17
  • 2.1 曲式结构分析13
  • 2.2 旋律写作特点13-14
  • 2.3 演唱时应该注意的几个点14-17
  • 第三章 微探《葬花吟》的艺术表现17-19
  • 3.1 《葬花吟》原唱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审美17
  • 3.2 如何表现《葬花吟》的声腔美17-19
  • 结语19-20
  • 参考文献20-21
  • 研究成果21-22
  • 致谢22-23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3-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小霞;;浅析林黛玉的诗意人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2 张俊;赵志安;;《葬花吟》的创作与《红楼梦》[J];求索;2008年05期

3 马玉;;试论林黛玉的“病态美”[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曹舒平;李小梦;;“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悲剧的必然性[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李莹;;《葬花吟》音乐艺术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571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71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