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社会变迁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

发布时间:2017-07-28 09:15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变迁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 艺术发展 社会变迁


【摘要】:分析当前现状可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而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民族声乐艺术自身的演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不仅使其在演进方式的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更令其难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型。因此,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应当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在充分考虑社会变迁因素的前提下,寻找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规律,确定符合社会变迁特性的总体发展路径,通过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中人的因素,突出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性一面,并将其引领入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更具有内在层次的、更为追求人性心灵意蕴的表达的境界,同时也应当遵循制度的、社会的、文化的演进逻辑。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民族声乐 艺术发展 社会变迁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这里所述民族声乐,是指就技术层面(主要指唱腔唱法)和价值取向层面(主要指音乐文化)而言,具有中国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特性的演唱艺术。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多元一体的,它拥有56个民族,各地区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信仰、习惯、语言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宜音;;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祝真伟;;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管窥[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4 陈超;;“制度与生活”观照下的庙会音声变迁——以江苏省姜堰市里下河地区会船、龙会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费菲;;法律传统论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5 杨柏岭;;古代文论在电子传媒时代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聂姗;;冲不破传统的反传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主义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孙显元;;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延与变革[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久瑛;;强力介入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基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人类学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刘影;;城市文学的“上海怀旧”之旅[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10 熊进;;马克思时间概念的三维特质[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寿荣;;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杨文笔;;回族商业的传统与时代复兴——走向世界市场的“回商”[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文笔;;回族商业的传统与时代复兴——走向世界市场的回商[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赵磊;;破坏性创新·基因置换·文化迭代——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针对性、有效性的路径和方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黄丽萍;;弹性结构:地方性知识嵌入与基层民主治理形态——一个本土化的基层民主治理发展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10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仙琴;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夏清;历史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晓鹏;论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妹;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学清;关于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梁;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J];民间文化;2001年01期

2 麻国庆;“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3 段友文;卫才华;;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研究——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4 小田;近世江南庙会与社区民间权威[J];民族艺术;2001年02期

5 张德胜,金耀基,陈海文,陈健民,杨中芳,赵志裕,伊莎白;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J];社会学研究;2001年02期

6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7 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兴贵,郑雪;青少年人格现代性的城乡差异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9 蔡笑岳,吴萍;我国青少年学生观念现代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2期

10 燕国材,刘同辉;中国古代传统的五因素人格理论[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亨杰;夏云;;大学生的个人现代性、传统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丹雄;简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姜代康;“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体观念[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于丽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韵”[J];音乐生活;2008年08期

4 刘婕萍;;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音乐生活;2010年02期

5 崔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10年32期

6 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年04期

7 周少容;;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4期

8 赵金霞;;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舒模;;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J];人民音乐;1957年03期

10 周巍峙;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 进一步繁荣民族声乐艺术——在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族民间唱法独唱、二重唱会演闭幕大会上的发言(摘要)[J];人民音乐;197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郑娜;;我的角度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A];中国名校卷(江西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畅萍;将“传承”与“借鉴”有机融合[N];运城日报;2011年

2 孙军;桂郁兰馨[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丽芬;探究民歌“金氏唱法”的一把钥匙[N];光明日报;2008年

4 梁风雁;刘辉美国讲中国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5 记者 刁艳;名家讲座掀沈音70校庆高潮[N];音乐周报;2008年

6 记者 张洁邋通讯员 陈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湖北日报;2007年

7 高音;唱法如何划分?[N];音乐周报;2000年

8 ;从“声、情、字、味、表、养、像”解析贵州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N];音乐生活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孟影;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齐祥涛;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及嬗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天生;张智斌民族声乐艺术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6 刘雪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声、韵”[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秋婷;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声、韵、情”[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赵洪艳;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3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83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