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音乐美学思想指导下的琵琶教学演奏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31 04:20

  本文关键词:论音乐美学思想指导下的琵琶教学演奏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琵琶音乐 音乐发展 审美观念审美特点 教学演奏


【摘要】:琵琶艺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秉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儒家充实与道家空灵的美学精神影响了琵琶音乐的审美理想,达到美善相济、情理统一、认识与直觉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境界。琵琶音乐形态的生成、发展及演变都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影响,琵琶音乐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元素,音乐发展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演奏也趋于专业化,但琵琶艺术作为传统民族艺术,依旧保持琵琶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在琵琶演奏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树立、运用正确的琵琶音乐审美观,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也是每一位琵琶教师在琵琶演奏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和思考的问题。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琵琶艺术国内的研究现状,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章以论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和”对琵琶音乐发展的影响为主,简明论述了包括儒、道“和”的异同;美善相济;情理统一;认识与直觉的统一;认识与自然的统一五个问题。第三章以阐述中国传统琵琶音乐的审美特点为主,从琵琶乐器形制发展的变化出发结合琵琶音乐,简明论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点线结合的声音之美;刚柔并济的形态之美。第四章以阐述琵琶教学演奏实践中审美观念的运用为主,从如何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出发,简明论述良好听觉感性样式是音乐美呈现的前提与基础,并必须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完美结合才是音乐美的最终呈现。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琵琶音乐 音乐发展 审美观念审美特点 教学演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3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10
  • 一、选题缘由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7-8
  • 三、选题的研究意义8-10
  • 第一章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核心范畴“和”对琵琶音乐发展的影响10-19
  • 1.1 儒、道“和”的异同11
  • 1.2 美善相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11-13
  • 1.3 情理统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心与音的统一13-15
  • 1.4 认识与直觉的统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声与音的统一15-17
  • 1.5 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天人合一”17-19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琵琶音乐的审美特点19-29
  • 2.1 情景相融的意境之美20-23
  • 2.2 点线结合的声音之美23-26
  • 2.2.1 演奏技法的点线结合24-25
  • 2.2.2 点线结合的音乐之美25-26
  • 2.3 刚柔并济的形态之美26-29
  • 第三章 琵琶教学演奏实践中审美观念的运用29-38
  • 3.1 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是音乐美呈现的前提与基础29-34
  • 3.1.1 建立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30-31
  • 3.1.2 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与联觉的关联31-34
  • 3.2 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必须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完美结合是音乐美的最终呈现34-36
  • 3.3 音乐美学思想指导下琵琶教学演奏实例36-38
  • 3.3.1 乐曲的创作背景36
  • 3.3.2 乐曲的音乐素材36
  • 3.3.3 乐曲分析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4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微;;论琵琶演奏音乐语言表现力的多元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娴;琵琶艺术教学模式的若干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陈萍;琵琶文曲的文化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任志琴;论音乐直觉思维与培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任鸿翔;平湖派琵琶艺术美学思想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刘承华;不丽而妙者,韵也——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J];教育文汇;2003年08期

7 钱铁民;李芳园的琵琶艺术[J];音乐研究;1986年04期

8 刘再生;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J];音乐研究;2000年02期

9 孙丽伟;传统琵琶乐曲中的文曲、武曲、文武曲[J];音乐研究;2001年01期

10 王次p,

本文编号:76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6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