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从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声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0 19:20

  本文关键词:从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声乐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青歌赛 文化现象 声乐教育


【摘要】: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1984年首次举办迄今已举办了十四届,在国内颇具影响力,是中国声乐界的一项重大赛事。 大奖赛自创办以来经历多次变革,赛制逐渐完善,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三个阶段。青歌赛通过不断改进赛制,吸引了国内众多的职业和业余歌手参赛,推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歌手,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于声乐文化的需求。作为国内声乐大赛的鼻祖,青歌赛多年来反映和引领者当代中国的声乐发展的主旋律,在国内的文化舞台上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强大的影响力。青歌赛诞生以来的29年,是我国声乐快速发展繁荣的阶段。借助电视传媒优势,青歌赛传播了优秀的声乐文化,为广大青年歌手提供了展示舞台,也为社会上的声乐爱好者提供了欣赏和学习声乐表演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声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本文以青歌赛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探寻了中国当代声乐发展的脉络。首先全面回顾了第一届至第十四届青歌赛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接着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例,对青歌赛对当代声乐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当代声乐的发展特点展开论述,同时指出了青歌赛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办法;文章最后阐述了青歌赛对于声乐教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青歌赛 文化现象 声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第一章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发展历程9-17
  • 一、 起步阶段的青歌赛9-12
  • (一) 创办青歌赛的社会文化背景9-10
  • (二) 第一届至第七届青歌赛回眸10-11
  • (三) “电视歌星工厂”的诞生11-12
  • 二、 调整中不断成长的青歌赛12-14
  • (一) 第八届至第十一届青歌赛回眸13-14
  • (二) 调整期的青歌赛的特点和进步14
  • 三、 完善阶段的青歌赛14-17
  • (一) 原生态唱法组应运而生14-15
  • (二) 合唱走入青歌赛与跨界唱法15-17
  • 第二章 从青歌赛透视中国当代声乐发展脉络17-30
  • 一、 从青歌赛看国内美声唱法的发展和不足17-25
  • (一) 青年歌手大奖赛推动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17-22
  • (二) 美声唱法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不足22-25
  • 二、 从青歌赛看国内民族唱法的发展和不足25-30
  • (一) 从参赛歌曲的类型看民族唱法发展25-26
  • (二) 从演唱风格看民族唱法发展26-27
  • (三) 民族唱法发展中的问题27-30
  • 第三章 青歌赛对声乐教育的影响30-37
  • 一、 青歌赛对声乐教育的正面影响作用30-34
  • (一) 青歌赛是当代中国的声乐文化现象,是声乐教育民族性的体现30-31
  • (二) 青歌赛的声乐艺术审美规范引导着社会声乐教育受众的审美31-32
  • (三) “多元化"声乐表演形式引发专业声乐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32-33
  • (四) 加速专业声乐教育和社会声乐教育的融合及声乐学习的大众化33-34
  • 二、 青歌赛对声乐教育领域产生的负面影响34-37
  • (一) “明星”效应34-35
  • (二) “多元”效应35
  • (三) “比赛”效应35-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洁;邢晓芳;;结合西洋技法 唱好中国歌曲——廖昌永呼吁警惕纯技术使美声唱法远离大众[J];北方音乐;2007年11期

2 唐文滔;;透析青歌赛“千人一面”的现象——谈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5期

3 李合胜;;浅谈目前国内声乐发展之形势——以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张羡声;;声乐科学还是声乐艺术——从中国的美声歌手不愿唱中国歌曲谈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苗雨,邱雪玫;从参赛作品看美声歌曲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邱林;;浅析青歌赛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当代声乐发展的影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82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82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