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沈阳清昭陵石牌坊石雕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3:09

  本文关键词:沈阳清昭陵石牌坊石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昭陵位于沈阳城西北部,是我国清代关外陵寝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占地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里面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瑞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昭陵石牌坊是清昭陵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清崇德八年至顺治八年,迄今为止保存完好,本文针对石牌坊上的石雕艺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石牌坊拍照、绘图,对石雕纹样进行了大量的线描临摹并加以分析整理,对石牌坊结构布局进行概述分析。该石牌坊为仿木式结构造型,坊上石雕样式精美传神,汇集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四种雕刻手法。大脊、垂脊、鸱吻、走兽、勾头、瓦件以及檐下的斗拱、额枋、横梁、栏板、铺首、雀替等均为仿木石雕,横枋上雕饰着云龙戏珠、吉祥八宝以及缠枝莲、卷草纹等吉祥纹饰。然后,针对石牌坊上石雕纹样进行分析,其中龙纹作为皇室象征,雕刻数目最多,南北双向共计十八处,其雕刻手法上十四处为浮雕,四处为透雕;雕刻内容中十处双龙戏珠,四处为独龙行云,两处升龙纹,两处降龙纹。双龙戏珠样式均以宝珠为中心,双龙左右对称;独龙纹与升龙纹、降龙纹为均衡式构成。在稍间横梁上雕刻吉祥八宝纹饰,西侧横梁左起雕刻宝伞、法螺、双鱼、莲花,东侧横梁左起雕刻宝瓶、宝盖、盘肠及法轮,其雕刻手法为透雕。吉祥八宝纹饰以卷草纹、莲叶纹环绕主体,层次丰富饱满,四周以莲花纹作为边缘纹样,使纹样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在起到支撑作用的框架横梁上使用浮雕技法,用以增加牌坊自重;在装饰横梁上使用透雕技法,用以减轻牌坊风阻。石牌坊立柱底端南北相背共雕刻四对石狮,东西向背雕刻一对獬豸,蹲踞在须弥座上,神态威严,尽显皇家威仪。最后,通过对石牌坊石雕艺术的分析,研究其所映射的清代文化。石牌坊上的龙纹、吉祥八宝、莲花纹都反映出汉、藏、蒙及宗教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是不同民族共同创作的艺术成果。
【关键词】:清昭陵 石牌坊 石雕艺术 龙纹 吉祥八宝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3
  • 第2章 清昭陵石牌坊上的石雕艺术13-32
  • 2.1 牌坊的起源与演变13-15
  • 2.2 清昭陵石牌坊的整体布局15-19
  • 2.2.1 清昭陵的概况15-17
  • 2.2.2 清昭陵石牌坊的整体布局17-19
  • 2.3 石牌坊梁柱纹饰分析19-32
  • 第3章 清昭陵石牌坊的雕塑解析32-60
  • 3.1 龙纹的数目、位置与特征32-41
  • 3.2 吉祥八宝的意义与样式分析41-44
  • 3.2.1 吉祥八宝的意义41-42
  • 3.2.2 石牌坊中吉祥八宝的雕刻样式42-44
  • 3.3 清昭陵石牌坊中石狮与獬豸雕刻分析44-49
  • 3.3.1 石狮44-47
  • 3.3.2 獬豸47-49
  • 3.4 石牌坊中装饰纹样的构成49-60
  • 第4章 从清昭陵石牌坊的石雕纹饰看民族文化及宗教对清文化的影响60-71
  • 4.1 汉、蒙、藏民族文化对清昭陵石雕纹饰的影响60-64
  • 4.1.1 汉族文化对满清文化的影响60-63
  • 4.1.2 蒙、藏及他们的宗教文化对满清文化的影响63-64
  • 4.2 民间吉祥纹样与佛教“吉祥八宝”纹样的构成与演变64-71
  • 第5章 结论71-74
  • 参考文献74-76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76-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德胜;;论明清牌坊石刻艺术[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沈阳清昭陵石牌坊石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0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