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7:07

  本文关键词: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在自然风景区中为休闲旅游服务的建设活动和建筑项在我国逐步兴起,并日益受到青睐。被誉为“中国中央公园”、“关中的后花园”、“中国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的秦岭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大尺度资源富集区,对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地域文化传承的要求加大了建筑设计的难度,而经济和旅游发展对此地区建筑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加,以至于与自然生态保持和谐、体现该地区地域性表达方法和表现力建造技艺引起了业界关注,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第二章以秦岭北麓为研究对象,界定秦岭北麓西安段的地域范围,并通过行政区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峪口、道路交通与乡镇村落的关系,分析秦岭北麓西安段的村落系统分类,即渭河平原型、黄土台原型、和秦岭山地型,并比较各类型村落的特征。第三章主要根据村落系统分类,在研究范围内选择实际调研村落,收集村落概况、建筑概况、建筑材料、表达方式、构造处理、实物图片等的一手资料,分析其建筑与村落类型的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对于在此地域环境下,以建筑材料和结构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建筑类型,即砖木混合型、夯土木架型和土坯木架型。第四章,根据建筑类型分类,着重论述主要建筑材料生土、砖材和木材等的材料性质和其结构或应用,以及与建筑类型之间的关系;第五章,阐述建造技艺的概念和其要点,以主要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墙体和屋顶展开,具体总结土坯砖墙、夯土墙、粘土砖的砌筑及表现,檩、椽、檐、瓦于不同类型村落表现下的建造技艺;建筑基础、门窗、抹面的建造技艺从村落类型和建筑类型角度分析;最后,对地域建筑风貌于外观与空间、质感与色彩、装饰及其他的方面作以补充研究;第六章,对整体研究作以归纳和总结,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问题。
【关键词】:秦岭北麓 地域性 建造技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发展10-11
  • 1.1.2. 秦岭北麓休闲旅游发展11-12
  • 1.1.3. 秦岭北麓建筑发展机遇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4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4.1. 研究目的14
  • 1.4.2. 研究意义14-15
  • 1.5. 研究框架15-16
  • 2. 秦岭北麓西安段村落系统16-38
  • 2.1. 秦岭北麓16-20
  • 2.1.1. ,地理区位16
  • 2.1.2. 地形地貌16-17
  • 2.1.3. 自然资源17-18
  • 2.1.4. 规划发展18-20
  • 2.2. 秦岭北麓西安段20-23
  • 2.2.1. 范围界定20-21
  • 2.2.2. 自然条件21-22
  • 2.2.3. 社会条件22-23
  • 2.3.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镇村落23-35
  • 2.3.1. 行政区县与村镇概况23-26
  • 2.3.2. 地形地貌与乡镇村落26-31
  • 2.3.3. 气候条件与乡镇村落31
  • 2.3.4. 河流峪.与乡镇镇村落31-33
  • 2.3.5. 道路交通与乡镇镇村落33-35
  • 2.4.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镇村落系统分类与特征35-38
  • 3. 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调研38-86
  • 3.1. 村落与地域建筑38
  • 3.2. 调研概况38-42
  • 3.2.1. 调研地点38-41
  • 3.2.2. 调研方法41
  • 3.2.3. 调研内容41-42
  • 3.3. 地域建筑调研42-83
  • 3.3.1. 蓝田辋川镇42-49
  • 3.3.2. 长安区南豆角村49-53
  • 3.3.3. 长安区子午西村53-60
  • 3.3.4. 长安区上王村60-64
  • 3.3.5. 周至县厚畛子64-68
  • 3.3.6. 周至县老县城68-83
  • 3.4. 地域建筑类型分析83-86
  • 4. 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与材料86-99
  • 4.1. 生土87-92
  • 4.1.1. 概况简述87-90
  • 4.1.2. 结构功能90-91
  • 4.1.3. 生土与建筑类型91-92
  • 4.2. 砖材92-94
  • 4.2.1. 概况简述92
  • 4.2.2. 结构功能92-93
  • 4.2.3. 砖材与建筑类型93-94
  • 4.3. 木材94-98
  • 4.3.1. 概况简述94
  • 4.3.2. 结构功能94-97
  • 4.3.3. 木材与建筑类型97-98
  • 4.4. 材料结构小结98-99
  • 5. 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99-116
  • 5.1. 建造与技艺99-100
  • 5.2. 墙体100-105
  • 5.2.1. 土坯砖墙101
  • 5.2.2. 夯土墙101-102
  • 5.2.3. 粘土砖砖墙102-105
  • 5.3. 屋顶105-109
  • 5.3.1. 屋架形式105
  • 5.3.2. 屋面铺瓦105-109
  • 5.4. 其他109-112
  • 5.4.1. 基础109-110
  • 5.4.2. 门窗110
  • 5.4.3. 抹面110-112
  • 5.5. 地域建筑风貌112-116
  • 5.5.1. 外观与空间113-114
  • 5.5.2. 质感与色彩114-115
  • 5.5.3. 装饰与其他115-116
  • 6. 总结116-120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116-118
  •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2
  • 图表目录122-12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26-128
  • 致谢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安;周红岩;李艳花;;发展秦岭北麓休闲旅游业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11期

2 杨琬莹;王军;;短途旅游风景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的景观设计研究——以陕西秦岭北麓冰晶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设计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王永胜;张定青;;西安市秦岭北麓村镇生态化建设规划初探——以周至县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12期

4 赵明;常启龙;;浅议平遥地区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5 刘星楿;李亚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要素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6 陆元鼎;从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规律探索民居研究的方法[J];建筑师;2005年03期

7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8 王路;农村建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德国村落更新规划的启示[J];建筑学报;1999年11期

9 李晓峰;适应与共生——传统聚落之生态发展[J];华中建筑;1998年02期

10 林少伟,单军;当代乡土——一种多元化世界的建筑观[J];世界建筑;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晨;西安秦岭北麓都市农业地域类型及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刘俊厚;秦岭河谷型乡镇建筑材料生态化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田虎;文化导向下的黄土地区民居建筑材料与构造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舒婷;地域特征下拉萨现代建筑中的材料表现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宇;建筑的材料表现力[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秦岭北麓西安段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1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