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与热解可燃气体成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9:02

  本文关键词: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与热解可燃气体成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建筑功能、美观的需要,各式各样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被广泛应用。地面装饰材料作为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追求舒适和美观的同时,却忽略这些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对地板燃烧特性、热解可燃气体进行研究,可以初步掌握地板火灾危险性,同时为地板材料的选择和建筑火灾防护提供理论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及理论分析选取11种常见的地板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板燃烧机理,利用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测定地板点燃温度。实木地板点燃温度范围是310℃~330℃,强化地板点燃温度范围是290℃~305℃,楠竹地板点燃温度为300℃。同时,进行了锥形量热仪燃烧特性实验。在30 k W/m2、40 k W/m2、50 k W/m2辐射强度下进行燃烧特性实验,得出以下结论:①密度较小的试样,引燃时间相对较短,质量损失速率相对较小;②在强化地板中,高密度纤维地板抗着火性是最强的;在实木地板中,柞木地板抗着火性最强;③楠竹地板、柞木地板火焰颜色呈(亮)橙黄色,其余地板火焰呈橙红色;④强化地板热解过程吸收的热量较小,约为4.0 k J/g;楠竹地板、实木地板热解过程吸收的热量较大,约为4.4 k J/g;⑤大部分地板临界辐射热通量在12 k W/m2左右,但白橡木、枫桦木、柞木临界辐射热通量较大,数值在16 k W/m2~19 k W/m2;⑥实验辐射强度越大,试样燃烧越彻底,燃烧后残余质量越少,分别约为燃烧前的22%、20%、19%。利用中国矿业大学自主研制的基于程序升温氧化模拟实验系统,在终温为250℃,温升速率为3.8℃/min条件下,进行地板热解可燃气体成分、危险性分析。地板热解产生的气体有CO、CO2、CH4、C2H6、C2H4、C2H2、C3H8。其中,CO、CO2产量远远大于其它气体,浓度量级达106 ppm。随着最终温度的升高,热解可燃气体产量迅速增加;适当降低温升速率,可燃气体产量明显增加。本文研究结果对全尺寸室内地板火灾数值模拟及危险性分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室内装修选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板 燃烧特性 热解可燃气体 热释放速率 临界辐射热通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8.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变量注释表16-18
  • 1 绪论18-27
  • 1.1 研究背景18-2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2-2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5-27
  • 2 固体材料燃烧理论研究27-36
  • 2.1 火焰颜色27-28
  • 2.2 火焰形状28-30
  • 2.3 火焰高度30-32
  • 2.4 可燃物热解32-33
  • 2.5 火焰传播33-36
  • 3 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研究36-73
  • 3.1 实验材料36-39
  • 3.2 点燃温度测定实验39-43
  • 3.3 锥形量热仪实验43-71
  • 3.4 本章小结71-73
  • 4 几种常见地板热解可燃气体成分分析73-83
  • 4.1 实验仪器73-74
  • 4.2 实验方案设计74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74-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5 结论与展望83-85
  • 5.1 本文结论83-84
  • 5.2 主要创新点84
  • 5.3 研究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90
  • 作者简历90-92
  • 学位论文数据集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远平,季经纬,李增华;表面漆对地板材料火灾初期热释放特性影响的研究[J];火灾科学;2000年03期

2 郝权;蒋曙光;位爱竹;吴征艳;王兰云;;锥形量热仪在火灾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1期

3 张和平,王蔚,杨昀,徐亮;全尺寸墙角火实验中木工板表面火蔓延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4 陈志斌;胡隆华;霍然;祝实;;基于图像亮度统计分析火焰高度特征[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利敏;办公建筑室内可燃物燃烧特性实验及火灾危险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与热解可燃气体成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8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