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住宅建筑新风量确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15:14

  本文关键词:住宅建筑新风量确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IAQ)愈加受到重视,向室内引入新风成为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途径,因而广泛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并写入了相关规范,然而不同国家的新风法规并不完全相同。传统新风量理论以Yaglou(1936)实验为理论基础,认为人是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当代的新风量理论将室内污染源扩展到建筑部分污染,办公建筑以人体异味为控制目标,住宅建筑以健康指标(浓度限值)为控制目标。ASHRAE新标准指出在新风量的确定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室内人员污染和建筑污染,为避免分析Rp和Ra值的适用性,可将建筑空间分为高密度人群建筑(如电影院、教室等)和低密度人群建筑(办公室或住宅等),Yaglou的新风量理论可用来确定高密度人群建筑的新风量,因为人是该建筑类型中的主要污染源;对于低密度人群建筑而言,我们可以基于建筑材料的污染程度来确定新风量。我国目前已经在采用这种思路并制定出了高密度人群建筑的相关通风法规。但是,对于低密度人群建筑的新风量仍然需要研究。论文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新风量理论,对比国内外新风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对部分城市中居民住宅室内典型污染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甲醛的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且持续周期较长。本文以甲醛为控制目标,建立住宅建筑典型模型,通过特性散发率法和两阶段散发率法来计算住宅室内所需的新风量的合理范围,根据特性散发率法计算得出一般住宅室内所需的换气次数为0.39~0.91次/h,特性散发率法可能过高的估计了在长期释放过程中污染物的散发量,其结果值位于两阶段散发率法非稳态和稳态的结果值之间,两阶段散发率法中90%的释放时间都为稳态阶段,该状态下室内所需的换气次数为0.24~0.53次/h,几乎为特性散发率法需要的换气次数的一半,非稳态阶段所需的换气次数远大于稳态阶段所需的换气次数。在设计时可根据房间的装修程度、所处地域及天气状况等选取合理的新风量值,当装修过程合成材料使用较多时可选取较大的换气次数,当装修简单或室内尽可能的使用了天然材料时,可选用较低的换气次数。
【关键词】:新风量 室内空气品质 换气次数 建筑材料 VOC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近年来国外新风量标准发展所提出的问题13-14
  • 1.4 目前国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14
  • 1.5 我国新风量指标的新思路14-16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16
  • 1.7 研究意义及目的16-19
  • 第2章 住宅室内典型污染物水平19-33
  • 2.1 甲醛20-22
  • 2.2 苯系物22-24
  • 2.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24-26
  • 2.4 粉尘(PM2.5)26-29
  • 2.5 微生物29-30
  • 2.6 本章小结30-33
  • 第3章 国内外新风量标准的比较33-47
  • 3.1 新风量理论33-37
  • 3.1.1 Yaglou新风量理论33
  • 3.1.2 Fanger新风量理论33-35
  • 3.1.3 Jokl新风量理论35-36
  • 3.1.4 新风理论的应用36-37
  • 3.2 美国ASHRAE通风标准37-41
  • 3.2.1 性能设计法38-40
  • 3.2.2 规定设计法40-41
  • 3.3 中国GB50736-2012标准41-43
  • 3.4 日本空调设计手册43-44
  • 3.5 英国建筑通风标准44
  • 3.6 本章小结44-47
  • 第4章 住宅新风量的理论计算47-61
  • 4.1 房间模型48-49
  • 4.2 新风量计算的四种情景49-51
  • 4.3 新风量的两种计算方法51-54
  • 4.3.1 特性散发率法51-52
  • 4.3.2 两阶段散发率法52-54
  • 4.4 计算结果54-58
  • 4.5 不确定性分析58-59
  • 4.6 新风量的有效利用59-60
  • 4.7 本章小结60-61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61-63
  • 5.1 结论61-62
  • 5.2 展望62-63
  • 致谢63-65
  • 参考文献65-73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自祝,邵强;建筑物需要的新风量[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1年02期

2 刘泽华,于梅春;户式空调的新风量与风系统分析(英文)[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2期

3 张广山;白郁华;刘兆荣;李金龙;;微环境新风量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8期

4 赵起越;;红外气体分析法现场测试室内新风量[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3期

5 王建奎;陆麟;曾宪纯;;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中最小新风量计算方法研究[J];暖通空调;2010年01期

6 唐颖;潘革辉;;户式空调的新风量与风系统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7 王军;张旭;;室内新风量标准的体系构成差异及存在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3期

8 刘志芳;;民用建筑工程新风量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检测方法浅析[J];工程质量;2013年S2期

9 冯柳羽;陈文科;;室内环境中新风量的测试[J];北方环境;2013年07期

10 宋晓平;大中型商场空调新风量取值的探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张旭;;高密人群建筑新风量指标及其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张旭;;典型高密人群建筑空间新风量需求特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军;张旭;;典型高密人群建筑空间新风量需求特性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魏文宇;祝秀娟;;对商场新风量的思考[A];第13届全国暖通空调技术信息网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05年

5 陈安扬;;船舶空调新风量计算方法的探讨[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盛旭;忻尚杰;;对新风量进行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军;张旭;;建筑室内人员密度对新风量指标的影响特征[A];第九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承东;;关于地铁设计规范中空调新风量取值问题的探讨[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盛旭;忻尚杰;;对新风量进行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杨盛旭;韩旭;;等效二氧化碳浓度与新风节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文;有多少新风能吹进室内[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吕贤如;空调如何才能保健康[N];光明日报;2003年

3 蔡武添(揭阳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空调系统新风量的作用及确定[N];广东建设报;2003年

4 刘国信;健康空调:面临无限商机[N];中国旅游报;2003年

5 记者陆昀;写字楼健康悬疑犹存[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俞丽虹 陈醇;谨防“健康空调”借高科技忽悠消费者[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豆豆;住宅建筑新风量确定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马宏权;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的分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程浩;不同法规对新风量需求之比较及其对IEQ之影响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4 吕超;办公建筑内典型污染物控制的新风量确定方法探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楠;VAV空调新风系统优化控制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住宅建筑新风量确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472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