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新型防紫外窗纱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0:10

  本文关键词:新型防紫外窗纱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窗纱 抗紫外 全消光涤纶 透气性 光学性能 分散染料 模糊数学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原先的想象逐渐变成了现实。窗饰成为室内装饰的重要内容,和床上用品、墙上字画、等共同承担起了家居生活中美化环境的重要任务。窗帘是窗饰最核心的部分,但目前,对应于窗帘、窗纱防紫外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完善。根据作用的不同,窗帘一般分为三层,一层遮光布,一层布帘,最外层窗纱,为了实现遮光、装饰、遮挡视线和防紫外的效果,三层窗帘缺一不可,但这样一来显得厚重繁琐,不易拆卸和清洗。本文针对目前窗纱织物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防紫外和遮蔽性能不能同时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设计制备了一种高透光、低紫外的窗纱织物。文章着重分析了原料组合、织物组织、经纬密度、纱线线密度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比较法对影响透光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制备的新型窗纱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较低的紫外线透过率,同时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实验结果同时表明,织物紧密度对窗纱织物的透光性能影响较大,即织物越紧密,紫外透过率越低,织物透气性越差。同时,为了了解不同颜色对窗纱织物光学性能的影响,对设计好的原窗纱试样分别选取四种代表颜色和两种不同浓度进行染色,分析不同颜色种类和深浅对窗纱光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制备的窗纱试样进行综合评判,选择出综合性能最优的窗纱。本论文所述的窗纱织物,采用正交原理设计实验内容,从多方面测试其性能,在优化设计中得到性能最优的新型窗纱,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和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影响窗纱织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展开设计研究。2、原料主要选用全消光涤纶长丝,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优化经纬纱纱线密度和纱线排列组合方式来设计新型窗纱,在意大利K88型剑杆织机上实现生产,经过后整理处理后,所制备的窗纱表面平整,光泽优良,风格独特。3、测试了窗纱试样的透气性、克重厚度、悬垂性、拉伸断裂能力等机械性能。分析设计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大小,从而优化设计。4、比较了光学分度计的作用原理以及其他其他光学性能测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试了织物的光学性能。5、为了分析不同颜色和深浅对织物光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原料的特征选用分散染料对制备好的窗纱进行染色,设备选用高温油浴染色机。6、研究分析了黄、蓝、绿、紫四种颜色,0.02%(owf)和0.05%(owf)两种浓度对织物光学性能的影响。7、运用模糊数学对织物综合评判,选取透气性、悬垂系数、纬向拉伸断裂强力、紫外线透过率、可见光透过率作为参数。综合分析可知,3号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研究分析表明,织物的透气性能主要受织物的组织紧密度影响,组织交织点越少,织物越疏松,透气性能越好。织物厚度较厚、克重较大,悬垂性相对较好。窗纱拉伸断裂性能主要受经纬纱线的细度和密度影响。相比普通材料,全消光涤纶长丝防紫外性能体现出明显优势,其产品具备优良的抗紫外性能。设计的窗纱织物中含有全消光涤纶长丝越多防紫外性能越好,织物组织排列越紧密,防紫外能力也越强,但是可见光透过率会随之降低。采用四种分散染料染色后,织物的防紫外性能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可见光透过率也有所下降,即防窥性能增强,当染料浓度相同时,黄色织物的可见光透过率最强,而蓝色、紫色、绿色对防紫外的效果相对较好,绿色更好些,但相互间性能差异并不太大;当染料颜色相同,浓度不同时,浓度越高、颜色越深,防窥效果就越好,防紫外性能也越好,可见光透过性就相对较弱。通过对防紫外窗纱的设计和研究,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优化设计、生产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窗纱织物,因此,对防紫外窗纱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窗纱 抗紫外 全消光涤纶 透气性 光学性能 分散染料 模糊数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106.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纺织品概述12-14
  • 1.1.1 纺织品的分类12-13
  • 1.1.2 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13-14
  • 1.2 窗帘的历史与起源14-17
  • 1.2.1 窗帘的发展历史15
  • 1.2.2 窗帘蓬勃发展15-16
  • 1.2.3 窗帘的作用及性能16-17
  • 1.3 窗帘国内外研究现状17-18
  • 1.3.1 国内发展现状17-18
  • 1.3.2 国外发展现状18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18-20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19-20
  • 第二章 新型窗纱织物的制备20-30
  • 2.1 原料选择及制备20-24
  • 2.1.1 全消光涤纶长丝20-23
  • 2.1.2 欧根纱23
  • 2.1.3 麻23-24
  • 2.2 组织结构及工艺设计24-29
  • 2.2.1 组织结构设计24
  • 2.2.2 工艺设计24-25
  • 2.2.3 设备选用25-27
  • 2.2.4 上机织造及后整理工艺27-28
  • 2.2.5 窗纱织物成品28-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新型窗纱织物物理性能测试与分析30-40
  • 3.1 透气性能对比分析30-32
  • 3.2 厚度和克重的测试32-34
  • 3.3 窗纱织物悬垂性能测试34-37
  • 3.4 拉伸断裂性能对比分析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新型窗纱织物的光学性能测试与分析40-48
  • 4.1 紫外线的危害40-41
  • 4.2 紫外线研究现状41-42
  • 4.3 织物防紫外作用机理及评定标准42-43
  • 4.4 织物防紫外线影响因素43-44
  • 4.4.1 纤维的影响43-44
  • 4.4.2 纱线和织物的影响44
  • 4.5 织物光学性能测量方法44-45
  • 4.6 窗纱织物光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45-47
  • 4.7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染色后新型窗纱光学性能分析48-63
  • 5.1 染料的种类和选取49-50
  • 5.2 染色原理和方法50
  • 5.3 染色过程50-52
  • 5.4 染色后织物光学性能测试和对比52-61
  • 5.4.1 染色试样52-55
  • 5.4.2 光学性能测试和对比55-61
  • 5.5 总结61-63
  • 第六章 基于模糊数学的窗纱织物性能综合评价63-68
  • 6.1 模糊数学的发展和应用63
  • 6.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原理及运算模型63-64
  • 6.3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窗纱性能64-67
  • 6.3.1 建立因素集64-65
  • 6.3.2 给定权重向量65
  • 6.3.3 评判矩阵R的确定65-66
  • 6.3.4 综合评判计算公式66-67
  • 6.3.5 总结和分析67
  • 6.4 本章小结67-68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7.1 结论68-69
  • 7.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新;橙色玻璃的试制[J];玻璃;1990年03期

2 徐晨;;可以调节可见光透过率的平板玻璃[J];建材工业信息;1985年08期

3 陈垂昌;赵会峰;姜宏;;平板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与厚度和吸光率的关系[J];玻璃与搪瓷;2014年02期

4 李谟介,袁克旭;SnO_2薄膜的物理特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5 王平秋,卢玉村,方黎明;一种“节能膜”的研制[J];激光技术;1988年04期

6 ;低辐射膜玻璃制备技术[J];建材工业信息;2003年11期

7 潘雄;;日本研发出新一代多功能窗用玻璃 目标直指“国际一流”[J];功能材料信息;2005年02期

8 王德苗,黄士勇,任高潮,陈抗生;真空和大气退火对 ITO 膜特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吴金丽;李雪;崔继菲;臧金燕;杭继虎;张福强;;硅氧烷改性WPU/ATO复合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J];功能材料;2012年10期

10 沈楠;李毅;易新建;;纳米VO_2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透过率的改善[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协彬;尹大鹏;汪海涛;姜涛;曾祥超;陈琪;;ITO/PVB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2 姜文龙;赵晓红;王静;丁桂英;韩强;王红梅;张刚;;用硫酸处理ITO表面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江涛 陈捷;可调节室温和亮度的智能玻璃[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2 ;优码光谱高效防爆膜科技服务决定价值[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金;SiO_2气凝胶-VO_2复合节能镀膜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徐强;Cs_(0.33)WO_3粉体制备及透明隔热涂料的研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小兰;新型防紫外窗纱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蒋攀;TiN_x/Ag/TiN_x低辐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香承杰;Si_(1-x)Al_xN/Ag/Ta低辐射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刘玉兰;采用MPCVD法在PET上制备介质阻隔材料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4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564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