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陕北窑洞审美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2:39

  本文关键词:陕北窑洞审美意义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北窑洞 窑洞空间 审美 地域文化


【摘要】:传统陕北窑洞是陕北这片黄土地上的地标性建筑,是陕北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沉淀了沧桑的黄土文化。陕北窑洞不仅具有优良的实用价值,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对传统陕北窑洞进行美学意义探究能展现窑洞这一建筑的独特魅力。本文从中国窑洞出发,梳理窑洞建筑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状况,并对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各类型窑洞分类,做整体性理解。进而辨析陕北窑洞在众多窑洞类型中的特征,找到典型的、传统的陕北窑洞。本文对传统陕北窑洞的美学探究分六个方面,从形态意义、功能意义、装饰意义、空间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展开。形态意义——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前者着意远处,将窑洞与窑洞周围的环境结合,在整体中来体现窑洞的审美特征;后者在近处,从窑洞内及窑洞外观察,体会更亲切。功能意义——将窑洞具有审美特征的结构、物件归为三个部分:窑洞构件部分、窑内陈设部分和院落布置部分,每部分选取两个典型。功能性物件首要于使用功能,审美意义在自不觉中产生。装饰意义——陕北窑洞是一种质朴的建筑,装饰不多。本文选取刻镂、塑形和图画三种艺术形式,体现的是陕北窑洞特色鲜明的装饰风格。空间意义——将窑洞相关空间划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窑洞内的核心空间,另一部分是周围的空间,位于窑洞外的不同距离上。核心空间由上下、前后两个方向分别展开;周围空间则在窑洞周围,从院落、山间和村落所框绕而成的不同距离上逐层扩展。生态意义——在四个方面探究窑洞与陕北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突显窑洞的生态性品质。这不仅对窑洞居民有实质利益,在审美上,窑洞与环境内在交融,即窑洞居民与环境的交融,交融带来美感。文化意义——以陕北的文化特征、陕北窑洞和陕北人的性格特征为三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构成一个整体的三个表现维度。三个维度可以分别阐述,也可以从整体上来认识。陕北地处农牧交界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汇聚。陕北人既有农耕文明的内敛细腻,又有草原民族的奔放粗犷,两种交织的生命体验反映在了陕北窑洞上。传统陕北窑洞有其精致的一面,但是简单的材质、简单的线条决定了窑洞的整体风格。传统陕北窑洞是自然而朴实的,陕北窑洞的魅力不在于发展变换,而在于其守护的坚韧,在于简单、质朴,意蕴浑然。
【关键词】:陕北窑洞 窑洞空间 审美 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24
  • 1.研究背景10-11
  • 2.研究现状11-23
  • 2.1 文献梳理11-20
  • 2.2 问题总结20-23
  • 3.研究目的与意义23-24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意义23-24
  • 1.陕北窑洞概述24-38
  • 1.1 窑洞的历史24-26
  • 1.2 窑洞的类型26-33
  • 1.2.1 依据结构分类27-29
  • 1.2.2 依据材料分类29-30
  • 1.2.3 依据布局分类30-31
  • 1.2.4 依据外观分类31-33
  • 1.3 陕北窑洞33-38
  • 1.3.1 陕北的环境条件33-35
  • 1.3.2 典型的陕北窑洞35-38
  • 2.陕北窑洞的形态审美意义38-47
  • 2.1 宏观38-42
  • 2.1.1 自由的布局38-39
  • 2.1.2 自然的色泽39-40
  • 2.1.3 清晰的形象40-41
  • 2.1.4 灵性的曲线41-42
  • 2.2 微观42-47
  • 2.2.1 窑洞外部42-44
  • 2.2.2 窑洞内部44-47
  • 3.陕北窑洞的功能审美意义47-55
  • 3.1 窑洞构件47-50
  • 3.1.1 窗格子47-49
  • 3.1.2 拱头线49-50
  • 3.2 窑内陈设50-52
  • 3.2.1 炕与灶50-51
  • 3.2.2 箱与罐51-52
  • 3.3 院落布置52-55
  • 3.3.1 碾与磨52-53
  • 3.3.2 棚与架53-55
  • 4.陕北窑洞的装饰审美意义55-63
  • 4.1 刻镂55-58
  • 4.1.1 剪纸55-56
  • 4.1.2 镂雕56-58
  • 4.2 塑形58-60
  • 4.2.1 面花58-59
  • 4.2.2 石狮59-60
  • 4.3 图画60-63
  • 4.3.1 炕围画60-61
  • 4.3.2 布堆画61-63
  • 5.陕北窑洞的空间审美意义63-70
  • 5.1 窑洞核心63-67
  • 5.1.1 上下空间64-65
  • 5.1.2 前后空间65-67
  • 5.2 窑洞周围67-70
  • 5.2.1 院落空间67-68
  • 5.2.2 山间空间68-69
  • 5.2.3 村落空间69-70
  • 6.陕北窑洞的生态审美意义70-80
  • 6.1 生态审美的表现70-75
  • 6.1.1 选址70-71
  • 6.1.2 用料71-73
  • 6.1.3 能效利用73-74
  • 6.1.4 物理保护74-75
  • 6.2 生态审美的特点75-80
  • 6.2.1 关联性77-78
  • 6.2.2 整体性78-80
  • 7.陕北窑洞的文化审美意义80-90
  • 7.1 传统陕北窑洞80-86
  • 7.1.1 窑洞与文化80-83
  • 7.1.2 窑洞与性格83-86
  • 7.2 新型陕北窑洞86-90
  • 7.2.1 陕北窑洞的发展趋势86-87
  • 7.2.2 新型窑洞的审美文化87-90
  • 结语90-92
  • 参考文献92-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艳红;;唐诗中的蚕桑题材及其审美意义[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振玉 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天人分化的审美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斯君;浅析食物在油画作品中的审美意义[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郝_7_7;陕北窑洞审美意义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姜威;论福柯自身关怀及其审美意义[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4 王赛丽;浪漫主义反讽及其现代审美意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魏育苗;“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义[D];西北大学;2014年

6 林海;论武侠世界的审美建构[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1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581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