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25 10:11

  本文关键词:北宋书法韵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08年

北宋书法韵论研究

王晓亮  

【摘要】: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以“宋四家”为代表的北宋书家在实践上“尚意”,在理论上重“韵”,创造出了独特的时代风格。“韵”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古典文艺学范畴之一,在中国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韵”范畴的内蕴有所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各个时期的“韵”的使用情况和内涵进行梳理。从而明确北宋书法中的韵论在整个“韵”论体系中的位置和影响。 论文以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的宏观视野,通过文献梳理、特征归纳、比较分析的方法,旨在勾勒出以“韵”为核心的北宋书法韵论的基本轮廓。文章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北宋书家的书法理论中含“韵”的理论及同“韵”相关或者相反的范畴、论断等归纳为北宋书法韵论。并由此总结出其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主张。将其放置在北宋这一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要素的综合背景之中,分析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论文将北宋书法韵论的内涵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一,张扬主体意识、注重个性表现;二,折射时代精神、凸显文化内涵;三,遵循艺术规律、善于开拓创新。对应的从创作主体,书法本体和相关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应当说北宋书家所构建的韵论体系是成功的。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同时代和其后时代的书法创作和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总结出北宋书法韵论的特征和成因,对我们当下的书法等相关的文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梳理了“韵”范畴的历史演进。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及以前的“韵”论,这一时期的“韵”论主要是由对声音和谐的阐释,发展到魏晋人物品藻的身体审美。第二阶段是从南北朝至宋代,这一阶段的“韵”论开始应用于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评论,并出现了相互交汇影响的特点。第三阶段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韵”论的突出特点是“神韵说”的出现,作为“韵”理论的总结性成果,“神韵”成为中国文艺理论中艺术评价的最高准则。该部分尤其突出了北宋“韵”理论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及北宋书法韵论对“韵”范畴相关理论的影响。第二部分列举整理了北宋书法韵论的表达,并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北宋书法韵论集中体现在苏轼、黄庭坚、范温的论著之中。其中,苏轼推崇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以晋人书法的萧散简远为其韵论的基本要求。黄庭坚的韵论表达较多,而且更为自觉,他提倡“韵胜”,并推举苏轼的书法为“韵胜”的代表,形成了自己的韵论体系。范温在其著作《潜溪诗眼》中“韵论”一段集中论述了韵——这一书画诗文共同的最高审美标准,全面继承并总结了苏、黄的韵论,可以看作北宋韵论的总结性文献。同时期的蔡襄、米芾、黄伯思等人也在他们的书论中表现出重“韵”的倾向。总体来说,北宋书法韵论的表达有如下特征:一是重视天赋和自我价值,表现出对主体的关注;二是对世俗的批判,表现出北宋书法韵论的文人化倾向;三是对唐代书法的批判,表现出“尚意贬法”的艺术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北宋书法韵论的形成原因。首先,分析了北宋书法创作主体面临的时代境遇。文章从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展示了北宋书家在政治上、文化上的矛盾处境。即在政治上一方面是环境的宽松和待遇的优厚,另一方面则是皇权与党争的压制。文化上既有禅宗思想的影响,又有市民文化的冲击。从而肯定了他们在构建时代话语上的努力和成绩。其次,从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和晋代书法及唐代书法的比较,解释了北宋书法在实践上“尚意”和理论上重“韵”的必然性。晋代书法尚简与唐代书法尚法都是书法自身规律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结果。北宋书法面临着不同于前代的机遇和挑战。对唐法的否定和对晋韵的肯定都是宋人依据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论创造和实践结果。最后分析了由于北宋书法家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重叠性,使得如绘画、文学诗歌等艺术形式的风格转换对北宋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这些影响同书法韵论产生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92.1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1
  • 一、“韵”范畴的历史演进11-17
  • (一) 魏晋以前的“韵”:由声音和谐到身体审美11-13
  • (二) 晋到宋的“韵”:多种艺术审美的交汇13-15
  • (三) 明代以后的“韵”:诗歌审美批评的总结15-17
  • 二、北宋书法韵论的表达及特征分析17-32
  • (一) 北宋书法韵论的表达17-23
  • 1. 萧散简远钟、王风——苏轼书论中的韵论17-18
  • 2. 工拙要须韵胜耳——黄庭坚的书法韵论18-20
  • 3. 事尽其美有余韵——范温对苏、黄书法韵论的总结20-22
  • 4. 时代精神的表达——其它各家有关书法韵论的表述22-23
  • (二) 北宋书法韵论的特征分析23-32
  • 1. 重“天资”及自我价值——北宋书法韵论对主体的关注23-26
  • 2. 同世俗相悬隔——北宋书法韵论的文人化倾向26-28
  • 3. 创作、批评的新要求——北宋书法韵论对唐法的否定28-32
  • 三、北宋书法韵论的成因分析32-46
  • (一) 书法创作主体的时代境遇32-37
  • 1. 政治环境32-34
  • 2. 文化氛围34-36
  • 3. 构建时代话语的努力36-37
  • (二) 书法艺术的自身规律37-42
  • 1. 晋书之韵与宋书论韵38-40
  • 2. 唐人之法与宋人之韵40-41
  • 3. 科技与书法——由印刷术谈起41-42
  • (三) 相关艺术门类的陶染42-46
  • 1. 逸品居首与书法求“韵”42-44
  • 2. 诗文平淡与书法简远44-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3
  • 参考文献53-54
  • 附图54-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59-60
  • 后记60-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振宇;宋代美术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培峰;陆游书法艺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3 刘波;苏轼书法思想概论[D];辽宁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丽源;北宋书学思想的人文精神[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2 尹旭;;韵的显现与追求——晋代书风论要[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3 朱郭;说“韵”的流变[J];湖州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4 殷娜;“晋尚韵”与“宋尚意”比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陈良运;论“韵”的美学内涵[J];人文杂志;1996年03期

    6 刘波亮;二度和谐——晋书尚韵的本质[J];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黎东明;中国书法之“韵”的话语表达及其历史演进[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张萍;禅宗影响下的北宋文人心态探微[J];玉溪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翟云英;;聊斋赋艺术成就探微[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5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8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陈建农;;士族文化与六朝诗学的审美情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啸;论写意花鸟画中的“取长补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祥荣;唐宋时期成都的大圣慈寺壁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周建胜;;朱熹书法艺术赏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伍显军;;宋代温州绘画艺术初论[J];东方博物;2007年01期

    4 徐雷健;;朱熹读书法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刘锡涛;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肖燕翼;陆游五帖[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01期

    7 吕亚东;漫谈陆游的书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8 叶忠海 ,罗秀凤;南宋以来苏浙两省成为中国文人学者最大源地的综合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胡长春;;理学家的书法观——论朱熹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生龙;;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一萍;[N];中国文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显良;宋代论书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宇亮;从朱熹书学看宋代儒学复兴对书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志勇;唐代狂草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晓花;宋代福建私家藏书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邹建雄;论苏轼的“尚意”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科丽;陆游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润芳;“南宋四家”之陆游书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李文;宋代书学著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岳俊萍;颜真卿书法的北宋接受状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炫宇;;五代及两宋长江上下游地区绘画创作的地域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鹏;现当代黄冈人才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琪;江苏省历代人才的地理分布与地域分异[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贾蔷薇;京津冀历代人才的地理分布与区域分异[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文刚;近代山东文化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剑;广东省古今人才的地理分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郎憔悴;[N];电脑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彪;陆时雍诗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高彪

    《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北宋书法韵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2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22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