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身心贴书法作者_《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3 13:39

  本文关键词: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6年

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

赵伟平  

【摘要】: 身-心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日本,而国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刚刚起步。本文拟从四个部分探讨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进行,,即本体论、身心论、语言论与风格论。并且在阐明书法中身心合一如何可能以及书法的实现性品格基础上,解开千古之谜——为什么最佳的书法作品都是书家的手稿和信件。 书法本体论是第一部分。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书法中的“象思维”存在着两个最基本特征——“无形之相”与“无声之音”。前者从形意的角度,沟通了书法与宇宙万事万物间的对应关系;后者从空间艺术韵律化的角度,呈现了书家如何在一挥而就中实现其艺术生命之本真。二者构成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二、这一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笔者经考证发现,隶书在西汉初期就已成熟,从而实现了书法由技艺向艺术的转化;三、探讨书法创作中的潜意识问题,回答为什么手稿《兰亭序》和《祭侄文稿》是中国书法史上两件最伟大的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形而上角度解决身心合一的可能性问题。 第二部分是身心论,主要论证身心与书法艺术的关系,即解决书法中身心合一的现实性问题。这是身心问题的核心,也是本文的主体内容。我们认为,性和气构成书家客体之身与主观之心的动力与中介,也就是说,身心问题是在身-性-气-心的过程中展开的。由于儒、道的逻辑起点不同,故在身心修炼上各有路径,前者是道德功夫论,后者是自然功夫论。就气而言,儒家的终极关怀是仁,其气为道德精神之气;而道家立足于生命本真,以赤子之心为旨归,最终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其气为宇宙真元之气。它们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面:要么落实于道,是为自然气化论:要么落实于儒,是为道德精神论。二者最终在实践中达到了内在的统一。 第三部分是书法语言论。结合书法实践,我们意识到,书家之身的一静一动皆源于对空间的领悟,其中身之有节奏的运动中所使用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切地体悟到书家在创作、鉴赏中身心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节奏感。这种节奏感最终成为书法中“有意味的形式”的根源。而书法之笔势、书势、墨法与章法既同身心相关,又和书家的生活起居、生活境遇、人生态度以及人生品位等有着内在联系,因此,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就在于书家生命的本真。风格论是最后一部分。书法史上任何一种风格的形成,都与书家的个性、情感、学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不同风格间又存在着相互渗透。身心合一最终落实于书法艺术的审美 风格。书法的审美风格就是书家的个性、人格和艺术修养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主体身心的表现,而是主体身心的实现,是一种人生的超越与精神的自由。只有在身心合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家的生命超越与审美超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29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9
  • 引言9-19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方法论上的困惑10-14
  • 三、思路—书法创作中身心合一的可能性14-19
  • 第一章 书法艺术本质与身心之关系19-64
  • 第一节 实用性与艺术性:由日常境界转化成空灵境界20-23
  • 第二节 “无形之相”:抽象与意象的双重意味23-29
  • 一、“象思维”的简略考察23-26
  • 二、书法中的任何一个点线,必须能隐约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形26-28
  • 三、书法中的任何一个点线,必须能暗示出客观事物的精神——意28-29
  • 第三节 “无声之音”:视觉与听觉的渗透29-39
  • 一、取象之中韵律化的显现29-31
  • 二、取象与通感31-36
  • 三、身心与形、意、韵的生命之本真36-39
  • 第四节 从民间书法看书法的本质特征和书法的成熟39-48
  • 一、问题的提出39-40
  • 二、民间书法与书体的演变及隶书的成熟期40-44
  • 三、从民间书法看笔性与书法艺术语言之间的关系44-48
  • 第五节 庖丁解牛与书法的艺术精神48-57
  • 一、书法意识的觉醒48-50
  • 二、王献之执笔之谜50-52
  • 三、“庖丁解牛”与书法艺术精神52-57
  • 第六节 书法的人文精神—书卷气57-64
  • 一、书卷气的产生57-59
  • 二、书卷气的涵义59-64
  • 第二章 身-性-气-心与书法艺术之关系64-118
  • 第一节 身体的展示与意味65-79
  • 一、身心二元论65-66
  • 二 在对应互动中展开66-79
  • 第二节 回归本真之性79-94
  • 一、本然之性80-84
  • 二、气质之性84-87
  • 三、本真之性87-94
  • 第三节 道德精神之气与宇宙真元之气94-108
  • 一、道德精神之气95-100
  • 二、宇宙真元之气100-108
  • 第四节 心灵的超越108-118
  • 一、本然之心108-112
  • 二、本真之心112-118
  • 第三章 书法艺术语言中的身心意味118-170
  • 第一节 点画中的物象对应与身心意味120-125
  • 一、书法艺术语言的双重性121
  • 二、形作为被简化了的“投影”予以暗示121-122
  • 三、简化作为客观事物精神的暗示122
  • 四、第三重暗示性:对应与象征122-123
  • 五、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123-124
  • 六、一个空间的涵义124
  • 七、力量和运动的贯串、协调与一气运化124-125
  • 第二节 一种韵律化的生命之节奏—笔势125-132
  • 第三节 时-空—结构的双重意味132-143
  • 一、比例对称的意味133-136
  • 二、对立统一的韵律化构成136-143
  • 第四节 一种虚幻的生命节奏—墨法143-152
  • 一、墨法的演变与发展144-146
  • 二、墨法与书体的关系146-147
  • 三、墨法与用笔147-152
  • 第五节 一气运化中时-空的整体展示152-170
  • 一、章法作为一个总体,服从于视觉心理152-154
  • 二、铭石之书与书简之作的差异154-155
  • 三、视觉习惯对章法的作用155-156
  • 四、章法的内部构成156-162
  • 五、材料限定形式与形式限定材料162-170
  • 第四章 艺术的风格与人生态度170-229
  • 引言170-173
  • 第一节 古拙与华美173-181
  • 一、古拙173-179
  • 二、华美179-181
  • 第二节 雄浑与冲淡181-186
  • 一、雄浑181-184
  • 二、冲淡184-186
  • 第三节 敦厚与超逸186-190
  • 一、敦厚186-188
  • 二、超逸188-190
  • 第四节 豪放与典雅190-195
  • 一、豪放190-193
  • 二、典雅193-195
  • 第五节 颠狂与沉着195-200
  • 一、颠狂196-197
  • 二、沉着197-200
  • 第六节 空灵与实在200-207
  • 一、空灵200-205
  • 二、实在205-207
  • 第七节 自然与工巧207-213
  • 一、自然207-209
  • 二、工巧209-213
  • 第八节 宽博与紧结213-220
  • 一、宽博214-217
  • 二、紧结217-220
  • 第九节 峻拔与圆融220-229
  • 一、峻拔221-223
  • 二、圆融223-229
  • 结语229-230
  • 主要参考书目230-234
  • 后记234-23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智娟;;书法点画形态所体现的中和之美[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王思棋;;对“弘一体”书法风格形成的再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3 吴永斌;王晓玲;;刘墉书法及其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许瑞珍;;法度与浪漫精神同辉——由颜真卿看唐代书法风格[J];艺术·生活;2001年05期

    5 屈立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侯开嘉先生的书道成就[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6 清风慕竹;;自知之明[J];中外文摘;2011年13期

    7 ;崔志强[J];收藏家;2011年09期

    8 夏威夷;;苏轼早、中、晚期书法作品之比较[J];翠苑;2011年03期

    9 ;崔志强[J];收藏家;2011年07期

    10 罗佳;李青;;四至五世纪西北民间书法十品[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明;;辽钱书法风格探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2 邵磊;;《瘗鹤铭》的时代与书人考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同为;龚茂富;;身体——武术的场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5 吕金刚;;体育养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其祎;;《林则徐临皇甫诞碑》孤拓本研读[A];林则徐在陕西座谈会论文选[C];2005年

    7 王倩;;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丽萍;李雷;赵丽瑞;高志红;郑师陵;;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免疫机能、Bcl-2基因、Ca2+、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叶子彤;;论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窦世强;;介绍一品前所未见的“半两”[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树农;[N];美术报;2008年

    2 吴奎;[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 高天民;[N];美术报;2006年

    4 刘恒;[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何学森;[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孙铭择;[N];消费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代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王永林;[N];文汇报;2007年

    9 闵长宏;[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10 张亚萌;[N];中国艺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鲁伟明;书法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新型服务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方波;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张艳婉;儒家身心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梦霞;元代篆、隶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章夏芬;中国数字书法检索与作品真伪鉴别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房振三;楚竹书周易彩色符号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姿孝;从优人神鼓的“云脚”到演员的身心合一[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纪娟;从有限生命到无限心灵[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李丹颖;清代书法风格嬗变中的“追认”与“赋予”[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庆兴;楷尽其妙 四体同辉[D];河南大学;2007年

    5 易长松;何绍基书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江雪;蔡京书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靖;郑板桥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段彪;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珂;王文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军;白蕉书法管窥[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3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1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