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清初至清中期隶书取法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7 20:47
  清初至清中期,由于文字学、金石考据学的兴起以及访碑热潮的出现,隶书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面貌,追根究底是书家在取法对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宏观地将这段历史以取法途径的视角看待,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晚明至清初的书家,如傅山、王时敏、朱彝尊等人的隶书取法基本是从隶学唐法转向宗法汉隶;其二、郑簠以及郑簠影响下的高翔、万经、张在辛、金农等人,包括一些承袭家学的书家(例如沈德潜、朱稻孙、翁树培、丁佺等人),他们的隶书,则是由取法时人,间接取法汉隶;其三、桂馥、黄易、钱泳等人,完全将目光放至汉碑,开始遍临汉碑直接取法于汉隶;其四、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在取法汉隶的基础上,又加入篆籀气抑或是楷法用笔,在取法途径上又迥然有别于前朝书家。综而观之,无论取法何种隶书,最终都将回归到汉碑,以汉隶为古法在清代成为普遍认识。形成多种隶书取法途径的原因大抵包括:一、部分明遗民书家受到明人隶书师法唐隶的影响;二、书家的唐隶与汉隶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三、“名人效应”使得书家走仿习时人的道路;四、访碑活动的兴盛,开阔了书家的视野,为书家的隶书取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五、清代碑学的发生与发展同样影响着书家的隶书取法,从...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依据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背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四节 三点说明
        一、“隶书”、“八分”的使用
        二、取法途径的划分依据
        三、取法途径分类的交叉问题
第一章 从唐隶入汉碑
    第一节 王时敏:唐隶遗意,汉魏古法
        一、宗法唐隶
        二、师法《受禅表》,参用《夏承》法
    第二节 傅山:幼习唐隶,后宗汉法
        一、“幼习唐隶,稍变其肥扁”
        二、“汉隶之妙,拙朴精神”
    第三节 朱彝尊:从唐《石台孝经》到汉《曹全碑》
        一、九岁学唐《石台孝经》
        二、“竹垞学《曹景完》,而《曹碑》又行矣”
第二章 由时人上追汉隶
    第一节 郑簠:初学宋珏,后穷其源
        一、尚奇而学宋比玉
        二、从《曹全碑》到《夏承碑》
    第二节 师承郑簠,上追汉隶——以张在辛、万经、金农等人为例
    第三节 承于家法,工于汉隶
第三章 直接师法汉碑
    第一节 桂馥:仿汉而集大成
        一、遍访汉碑,心摹手追
        二、临摹方式的演变:从实临到意临
    第二节 黄易:千秋汉分隶,一脉蔡中郎
        一、访与藏:钟情汉碑
        二、遍临汉碑
    第三节 陈鸿寿、钱泳及其他书家
        一、“酷嗜摩崖碑版”
        二、对其它汉碑的临习
第四章 隶从篆出与汉法参唐
    第一节 邓石如:笔意在《鲁竣》《衡方》《郙阁》之间
        一、文献所见邓石如隶书取法
        二、“篆从隶入,隶从篆出”
    第二节 伊秉绶:隶出于篆,骖汉走唐
        一、“丈人八分出二篆”
        二、“骖汉走唐”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4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834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