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11:10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08年

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晓玲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民族舞蹈家。我国的本土舞蹈人才也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在各项大赛中捷报频传。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对舞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教育也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全球化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分析他国教育,汲取营养、去粗取精,在不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指导自身的实践。本文即选取了舞蹈教育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国作为研究的对象国,以美国的国家舞蹈学校协会为立足点研究该组织在宏观层面对全美舞蹈教育的影响、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系为个案进行详尽剖析。通过对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审视,应用模式研究法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对其模式进行整理和归因。最后通过比较对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导论部分,首先论述了选题缘起。文章主要从社会背景、学术背景和个人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论文的研究内容部分提炼出了本文研究的核心标的;在具体研究方法部分介绍了文献法、比较法和模式研究法;最后提出了研究目的,即期望该研究达到的效果。 第一章,通过研究一个权威的舞蹈教育协会组织——美国国家舞蹈学校协会(NASD),确立宏观研究的视角。NASD以其自身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和严格的会员资质审查机制确立了美国舞蹈教育风向标的地位。因此,通过研究NASD洞悉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宏观导向便成为笔者的开篇首选。通过宏观考察提炼出了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专多能”型和“术业专攻”型。 第二章,选取了NASD的资深机构会员之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系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系学校概况、教育理念、行政职能部门、培养方案、学位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新生选拔、学生工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剖析,全方位的介绍了该系的办学模式。 第三章,笔者对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归因,主要从三个角度:文化人类学、教育体制、教育理念。通过美国文化的特质分析其对舞蹈高等教育的影响;通过对美国教育体制的分析探索其舞蹈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源头;通过对艺术生产理论的剖析研究专业舞蹈高等教育对于艺术教育中的大众舞蹈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笔者比较分析了美国舞蹈高等教育和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宏观角度、新生入学与管理、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 第五章,笔者按照要素分析法对我国当前的舞蹈高等教育进行了评析。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应该从大力扶持相关协会、学历体系、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物资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舞蹈高等教育模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70-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言10-16
  • 一、选题缘起10-12
  • (一) 国际背景10
  • (二) 国内社会背景10-11
  • (三) 学术研究背景11
  • (四) 个人经历11-12
  • 二、研究内容12-14
  • (一) 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宏观审视12-13
  • (二) 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系的人才培养模式13
  • (三) 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3-14
  • 三、具体研究方法14-16
  • (一) 模式研究法14-15
  • (二) 比较法15
  • (三) 文献研究法15-16
  • 第一章 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概况16-27
  • 第一节 美国国家舞蹈学校协会概述16-19
  • 一、协会的性质与职能16-17
  • 二、会员管理17-19
  • (一) 会员的主要类型18
  • (二) 对违规会员的管理与处置18-19
  • 第二节 美国国家舞蹈学校协会与舞蹈高等教育19-25
  • 一、舞蹈专业本科教育规划19-22
  • (一) 关于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的规定20
  • (二) 关于授予学位的规定20-21
  • (三) 关于入学资格的政策规定21-22
  • 二、舞蹈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规划22-25
  • (一) 研究生的基本培养方案22-23
  • (二) 学位计划23
  • (三) 能力要求23
  • (四) 研究生的职业规划23-24
  • (五) 教育资源和课程要求24
  • (六) 关于入学资格的规定24-25
  • 第三节 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25-27
  • 一、综合性大学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5-26
  • 二、艺术院校的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6-27
  • 第二章 当代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载体——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系27-56
  • 第一节 学校概况及教育理念27-31
  • 一、俄亥俄州立大学及其舞蹈系概况27-28
  • 二、行政职能部门概述28-29
  • (一) 研究生教务处28-29
  • (二) 研究生会29
  • 三、俄亥俄州立大学舞蹈系的教育理念29-31
  • 第二节 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31-37
  • 一、本科生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31
  • 二、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31-37
  • (一) 硕士研究生学位制度32-35
  • (二) 博士研究生学位制度35-37
  • 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37-44
  • 一、本科生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37-39
  • 二、研究生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39-44
  • (一) 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39-43
  • (二) 博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43-44
  • 第四节 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44-45
  • 一、学术交流44-45
  • 二、课题研究45
  • 第五节 学生工作与奖学金制度45-52
  • 一、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与面试45-47
  • (一) 申请本科的资格要求与申请步骤45-46
  • (二) 研究生的申请资格与步骤46-47
  • 二、细致入微的学生工作47-48
  • (一) 学业评估47
  • (二) 学生手册47-48
  • 三、奖学金与助学金政策48-50
  • (一) 奖学金48-50
  • (二) 其它助学方式50
  • 四、医疗卫生保健50-51
  • 五、学分转换51-52
  • 第六节 教育资源管理52-56
  • 一、排练教室与公共场所的申请与管理52-53
  • 二、舞蹈系多媒体实验室53-54
  • 三、人体运动多媒体实验室54-55
  • 四、图书馆资源55-56
  • 第三章 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归因研究56-65
  • 第一节 美国文化与舞蹈高等教育56-60
  • 一、美国文化的显著特点56-58
  • 二、美国文化内核对舞蹈高等教育的影响58-60
  • 第二节 培养舞蹈消费者的教育理念与美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60-62
  • 一、艺术生产理论概述60-61
  • 二、舞蹈消费者的培养61-62
  • 第三节 教育体制与政策对美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影响62-65
  • 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62-63
  • 二、相关组织协会的规范引导63-64
  • 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64-65
  • 第四章 中美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65-75
  • 第一节 中美舞蹈高等教育的宏观比较65-67
  • 一、不同教育体制下的舞蹈高等教育65-66
  • 二、社会力量对舞蹈高等教育的影响66-67
  • 第二节 学生入学与管理的比较67-69
  • 一、新生入学标准的异同67-68
  • 二、学生管理特色的比较分析68-69
  • 第三节 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的异同69-72
  • 一、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异同69-70
  • 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学位制度异同70-72
  • 第四节 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的特色比较72-75
  • 一、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比较72-74
  • 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的比较74-75
  • 第五章 关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讨75-84
  • 第一节 当前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76-79
  • 一、当前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76-77
  • 二、当前我国舞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77-78
  • 三、当前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途径78-79
  • 第二节 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79-84
  • 一、权威的社会协会组织影响深远79-80
  • 二、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80
  • 三、设置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80-81
  • 四、资金支持与物质保障81
  • 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81-82
  • 六、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专业人才82-84
  • 结语84-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9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94
  • 后记9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倩芸;;适应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特点的教学发展理念探讨[J];职教通讯;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静;民族地区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家泰;“桃李杯”赛与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唐满城;“瞻前”与“顾后”的遐想——对21世纪舞蹈教育的点滴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吕艺生;舞蹈教育与EQ理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贾作光;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知识经济带来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明文军;呼唤多元化 培育舞蹈文化人——21世纪职业舞蹈教育的断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金浩;专业舞蹈教育的提升与文化素质并举——对21世纪舞蹈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陈永富;21世纪舞蹈教育的人才模式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王佩英;试论舞蹈教育中的“舞蹈策划”[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徐颃;未来世纪的舞蹈教育必须面对舞蹈产业化这一现实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张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展望舞蹈教育未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秀花;;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汪正贵;论学校管理的教育关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吴永波;;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道先,侯曙芳;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乐琼;;现代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胡玉娟;;论《〈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建设与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肖娜;;“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的反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付海菊;包永江;;由画入化——中西绘画背后的文化差异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张祖清;;探索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新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王珠珠;刘雍潜;李龙;赵国栋;缪蓉;黄荣怀;曾海军;江新;冯秀琪;潘克明;赵保和;胡浦清;;《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丽萍;;基于“三环一场”教学模式的《开放英语1》导学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7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9 王迪;;小群体教学模式在体育院系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木子;装饰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孙永亭;澳大利亚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延军;中国—东盟跨境教育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李蕾;万道明;;关于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朱兮;;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刍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蔡艳;;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夏帆;;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王莹;;知识创新与舞蹈人才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 陈宏飞;;新形势下我国综合性高等院校开设艺术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6年32期

    9 金秋;高校舞蹈美育课程设置构想[J];舞蹈;2002年11期

    10 张玉梅;;普高公共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舞蹈;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郭婷婷;中国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远巧;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满城;世纪之交——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期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国外社会保障税制比较与启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王端;;师法古人,有咨于当下——贺拉斯与孔子文艺思想比较[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3 王一丁;;浅析柯达伊与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4 富成慧;;浅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2期

    5 王曙光;中国现代歌剧与传统戏曲之比较[J];艺术教育;2005年06期

    6 张秉福;;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J];调研世界;2006年05期

    7 刘大伟;;中日小学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J];英语教师;2010年05期

    8 全辉霞;;中西文化对比探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孙辉;谈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函授通讯;1994年Z1期

    10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中英规划督察制度比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玉明;邵秀英;;21世纪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孙文平;;工学结合 产教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边喜龙;谷峡;黄跃华;;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陈国初;刘军;王海群;;不同类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状况比较[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张泮洲;;论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兼论如何创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7 王华;;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蒋培余;袁义厘;王燕红;李新乐;邵华;;独立学院护理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荣日;刘晓莉;刘东升;;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严;[N];昆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柴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杨敏;[N];福建日报;2001年

    4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N];广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永霞;[N];酒泉日报;2010年

    6 董伟;[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赵芮;[N];浙江日报;2010年

    8 江西农业大学 易文龙 王映龙;[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韩晖;[N];常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朝霞;宗教性归因: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霞;独龙语系属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5 吴国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柳忠卫;假释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杨垠红;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玲;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章博;欧美航运竞争法的比较与借鉴[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王宏彬;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模式比较及借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索昭昭;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桃红;论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D];湖南大学;2007年

    6 贾嘉;中日医疗保险法制度差异比较的法理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7 吴春明;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宇洁;从传统石庭走向现代石景[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6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