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3)(转载)

发布时间:2016-11-29 18:09

  本文关键词: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3)(转载)

风雨无阻

身份用户文章10021积分57043等级椽桷(13)

发信人: xuemei (孤傲太甚郎--阳光游子), 信区: Dance        
标  题: 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3)(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26 18:11:17 2003), 站内
  
3.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相互关系  
  
3.1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
  
    从国际标准交谊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知,体育舞蹈起源于老的交谊舞,它是从老交谊舞
中派生出来的新的舞蹈体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体育舞蹈与交谊
舞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譬如:体育舞蹈中有交谊舞的慢华尔兹、快华尔兹、
快步舞、探戈舞舞种;体育舞蹈拉丁舞中含有交谊舞的伦巴、喳喳、牛仔舞种类,并且它
们所表达的内涵和形式相同,譬如:伦巴同样是表现出情侣之间浪漫的感情色彩的舞蹈;牛
仔舞同样是表现西方的热烈奔放,活泼多变的风格;华尔兹同样是表现出高贵典雅、动作
流畅洒脱的华丽风采等等。
  
3.2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有良好的锻炼价值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是国际流行的时尚体育运动,目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此项
运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年龄、性格、爱好等方面特点选择舞蹈进行锻炼。虽然体育舞蹈和
交谊舞它们在社会上所引起的效应不同,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锻炼价值还是一致的。它们不
仅有健身、娱乐的功能,而且还有医疗、社交、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功效,在全民健身
运动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当然,我们参加体育舞蹈和交谊舞活动应该志在参
与,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过强,过于追求竞赛成绩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同时我们参加体育
舞蹈与交谊舞活动宜到健康的场所进行,尽量避免意外事件发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体
育舞蹈与交谊舞的锻炼价值。
  
3.3 体育舞蹈竞技水平的提高推动群众性交谊舞活动的开展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带有强烈的体育竞技表演性,后者则具有浓厚的娱乐
活动色彩。体育舞蹈摩登舞舞姿庄重、典雅大方,女士姿态优美动人,男士则颇有绅士风
度,具有迷人的艺术色彩;体育舞蹈拉丁舞则充满拉丁美洲的艺术表演气息,具有热情奔放
,洒脱豪放的风格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体育舞蹈的艺术风采深深吸引着广
大体育爱好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广东省是开展体育舞蹈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
,群众基础较好,竞技水平较高。自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成立以来,我国共举办了9届
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前6届中,广东队囊括了全部冠军[4]。拉丁舞的竞技水平尤为突
出,几乎夺得历届比赛冠军(第七届由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马俊,黄蕊获得冠军,此后,他们
均代表广东队参赛)。广东队的体育舞蹈竞技水平高,影响力很大,深深吸引了广大体育爱
好者,推动了群众性体育舞蹈活动的广泛开展。然而,交谊舞与体育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交谊舞技术动作简单易学,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更具有代表性,因而,在体育舞蹈
活动过程中,群众学习交谊舞的热情更加高涨。目前,学习交谊舞的群众越来越多,各式各
样的交谊舞培训班不断开设,掀起了群众性的学习交谊舞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
活动的广泛开展。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属于同类舞蹈体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体育舞蹈起源于交谊舞,但是它们各自的风格,特点有所不同,体现出两种舞蹈的社会效应
不同,表现出较大差异。体育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发展方向,
达到锻炼身体的良好效果。
  
转自《湖北体育科技》
  
--
Nothing takes the past away like the future
Nothing makes the darkness go like the light
You are the shelter from the storm
Give me comfort in your arm
  
  
※ 修改:·xuemei 于 May 26 18:13:12 修改本文·[FROM:  166.111.46.167]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46.167]


  本文关键词: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9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