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共性中求个性

发布时间:2017-04-19 17:11

  本文关键词:共性中求个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研习和饰演有关女书这一题材以来,最想要呈现在舞台上或文字中的是那种极为突出的个性气息,这种个性的彰显不是一味的而是有根据的;我们渴望凸显出女书文化中女性的魅力和风采,并想要通过女书这一长菱形的文字形式,多角度的诠释甚至突破以往常规的古典舞身体体态造型。在作品的创演过程中时刻贴附在题材背后,同时充分认知题材中的个性魅力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保持身法韵律的共性审美中突出女书字体的符号个性与女性情感文化,可谓是艺术对于文化的一次别样的表达也是对于中国古典舞剧目创演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最终,让肢体在舞蹈中描绘字体的同时彰显出所勾勒的那段文字溯源的独到之情,呈现出艺术与文化在‘人’身上的交融与升华。
【关键词】:女书 中国古典舞 共性 个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4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6
  • (二)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6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7
  • (四) 本课题的难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7-8
  • 一 作品《青色·女书》的文化溯源8-9
  • (一) 女书的起源与族属8
  • (二) 女书内容的表达形式8-9
  • (三) 女字视觉形态的形与韵9
  • 二 从共性出发---寻找女书与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契合点9-12
  • (一) 敛而不闭的形态特征10-11
  • (二) 回旋留走的律动方式11
  • (三) 婉转、内向的人物性格11-12
  • 三 从个性出发---彰显女书文化的独特魅力12-14
  • (一) 圆律斜中求12-13
  • (二) 线形与行圆13
  • (三) 内敛的宣泄13-14
  • 四 共性中求个性---艺术创作及表达的升华14-16
  • (一) 蕴育在中国书法文化中的“江永女书”14-15
  • (二) 依托于中国古典舞韵律中的《青色·女书》15-16
  • 结论16-17
  • 参考文献17-18
  • 致谢18-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民;女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宫哲兵;女书文字新发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2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4 杨仁里;江永女书发生期之我见——兼与宫哲兵《女书研究二十年》“几个学术结论”商榷[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韦庆媛;女书产生与存在的社会基础[J];学海;2004年05期

6 严农;神奇的女书[J];文史春秋;2004年12期

7 ;女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研讨会[J];方言;2004年04期

8 田李隽;女书的女性文化透视及文化生态保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吴默;中国女书展暨中国女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10 骆晓戈;女书:女性生存焦虑的集中表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远藤织枝;;中国女书的文化价值[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谢志民;;“女书”中的百越文化遗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曹志耘;赵丽明;;从方言看女书[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谢志民;;论女书是瑶字不是汉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丽明;;女书文字孤岛现象简析[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6 李俊娜;;女书、假名初造字比较研究[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潘慎[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博悦;探索“女书”奥妙 保护“女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戴劲松 石志勇;中国专家抢救世界惟一女性文字——“女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曾衡林;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着手筹建[N];湖南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朱永华;读解“女书”的三时态[N];湖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丁文杰 禹志明;“女书”商标争夺 究竟谁该获益[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玉琴;女书:渐行渐远的风景[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刘玉琴;女书:拿什么拯救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于磊焰 明星;神奇女书:历史的一道谜[N];四川政协报;2002年

9 于磊焰 明星;撩开中国女书的神秘面纱[N];中国商报;2002年

10 清华大学 赵丽明;女书研究:失真比失传更可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婷;江永女书文字的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欧阳美才;女书中的女性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建华;江永女书的民俗文化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段洁馨;基于女书传统文化元素在江永瑶族服饰上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艺鸣;江永女书文字造型及设计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刘昭琪;女书的词汇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璐珉;基于女书的文字设计及其衍生产品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李俊娜;女书、假名及谚文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红金;“女书”世界里的江永女性[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陈红初;永州女书文化符号的象征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共性中求个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16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