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甘肃山丹县胡腾舞的传承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1-12-24 21:48
  胡腾舞是西域胡人跳的一种舞蹈,也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健舞,后来因流传于河西走廊一带,舞者也多被称为“石国胡儿”或“凉州胡儿”,该舞以腾跃见长,故名“胡腾舞”。在中西开始进行交流的时候,胡腾舞就一同随着商品货物的运输进入到中原,其动作不仅雄健豪放而且还有着精湛高超的艺术技巧,因而受到中原文化人士以及贵族的追捧,后经不断改善与强化最终进入朝廷,发展为宫廷乐舞的一种。唐朝发展到中期,胡腾舞在河西走廊一带以民间舞的形式流传开来。然而现如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胡腾舞已经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1986年甘肃省山丹县的一位文艺工作者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山丹县珍贵文物“胡腾舞佣”铜像对胡腾舞进行了“复活”,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本文运用历史文献以及墓葬图像等文物资料,通过有针对性的搜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对胡腾舞的历史、表演形式、动律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考释,并结合甘肃省山丹县本土的艺术发展情况以及人文地理色彩,对胡腾舞的传承方式、保护价值及措施以及胡腾舞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强调相关文艺工作者要在舞蹈的创作中加入新的元素,使胡腾舞的风格和形式更加独特,运用创新思维力求让胡腾...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甘肃山丹县胡腾舞的传承与保护


在北朝到隋唐这一时期内,西域的胡腾舞在中原大地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尤

甘肃山丹县胡腾舞的传承与保护


图22000年,甘肃省山丹县出土胡商牵驼画像砖,为唐代山丹卫武骑尉韩胤胄墓室彩砖,部分画像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甘肃山丹县胡腾舞的传承与保护


甘肃山丹县文化艺术工作者承担着帮助胡腾舞这一极具表现力的舞种继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与诗歌互证的胡腾舞审美意蕴[J]. 孙武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01)
[2]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潘志涛.  艺术评论. 2014(01)
[3]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的再审视[J]. 袁剑侠.  中原文物. 2013(03)
[4]舞筵与胡腾·胡旋·柘枝舞关系之初探[J]. 翟晓兰.  文博. 2010(03)
[5]古代中亚的胡腾舞考释[J]. 林春,李金梅.  敦煌学辑刊. 2010(01)
[6]唐代乐舞的审美形态[J]. 吴功正.  艺术百家. 2004(01)
[7]西域乐舞东传及其在中原文化中的地位[J]. 王嵘.  新疆艺术. 2001(01)
[8]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区[J]. 李雪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7(03)
[9]隋唐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J]. 赵文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10]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J]. 田中阳.  中国文学研究. 1993(03)



本文编号:355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5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