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于都甑笊舞的形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00:50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其中大多数文化体现在以歌舞为主的艺术形式中。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历史悠久的民间特色艺术文化变得鲜为人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流传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银坑村的甑笊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其文化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传承及保护工作的建议。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2019,39(12)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于都甑笊舞的形态特征分析
    (一) 独具特色的表演道具
        1. 甑笊。
        2. 狮毛狗。
        3. 桨拍 (发音bèi) 。
        4. 蒲扇。
        5. 烟斗。
        6. 撸。
        7. 小三角旗。
        8. 令旗。
        9. 小旗。
    (二) 不同角色的对应舞蹈
        1. 舞甑笊者。
        2. 舞小三角旗者。
        3. 舞令旗者。
        4. 舞狮毛狗者。
        5. 划桨拍者。
        6. 艄公、艄婆。
        7. 灶背王。
    (三) 审美独特的舞蹈队形
二、探讨于都甑笊舞的文化价值
    (一) 透过舞蹈体现了农耕时期的文化
    (二) 通过舞蹈记载了客家民族的族史
    (三) 跨过舞蹈看到了道家文化的影子
三、于都甑笊舞的传承及保护相关建议
    (一) 保证甑笊舞的“原汁原味”
    (二) 避免甑笊舞的过度商业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赣南采茶舞风格中的茶韵之美[J]. 陈倩.  福建茶叶. 2016(07)

硕士论文
[1]于都银坑禳神仪式中甑笊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 杨林.赣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71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71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