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舞蹈编创中“审美属性”释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0:09
  文章通过对"审美属性"概念的梳理与界定,挖掘它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及价值,重点对舞蹈《青铜印迹》、舞剧《万物生》编创过程进行回溯,从"核心之源-整体运作-完成核心"的创作模式中进行诠释和探讨,意在论证"审美属性"在舞蹈创作中的"内核"性作用,在实践阶段的"指向"性作用及舞蹈表达阶段的"统一"性作用。 

【文章来源】:艺术百家. 2020,3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舞蹈编创中“审美属性”释意研究


“核心之源-整体运作-完成核心”创作模式图

青铜,印迹,语汇


例如,在对《青铜印迹》的语汇风格选择中,笔者通过“审美属性”的确立,选择中国传统青铜纹作为该舞蹈作品的视觉符号。青铜纹样本质上是一种图形符号,与人体肢体语言符号一致,因此,编者确立用人体通过还原、组合、复现、解构等语汇构建方式,勾勒青铜纹样。在舞蹈“审美属性”的确定下,笔者明确了《青铜印迹》其实是对青铜时代的回溯,既有中华文化特征的表达,又有当代解读。于是,在语汇风格上,选用厚重、拙朴,同时又带有现代审美理念的独特质感作为语汇风格基调,对已有的舞蹈语汇重组、改进和创新,展现舞蹈作品中当代“审美属性”的一面,凸显当代解读的特质。同时,通过模仿图腾物的形态和舞姿,创造出了“万物有灵”的形象世界;用富有张力的律动和似人非人、似纹非纹的舞蹈形象承载人类的原始情感,描摹并抒写青铜时代人类生活图景的独特意象;使用群体圈舞,展现出了为酒为醴、围火而舞的游牧狩猎文化;选用了女性轻柔、蜷曲、鬼魅以及跪坐式的舞姿形态,以低度空间的形式感流露出原始社会人类对土地的眷恋与依赖;运用男性豪放、阳刚、张扬、节奏感强烈的舞蹈风格,代表了原始人兽博弈的力量审美体验,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传达出的是原始生存实践中对力与美的崇敬,展示了威严与魅惑并行的审美感悟。3.空间安排

青铜,印迹,空间,创作者


空间安排指的是将舞蹈作品的原材料意象化,转化为空间构图的依据,通过具象和抽象的内外空间形象,进行舞台空间安排的一种实际操作。创作者的编创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挖掘、厘清各种空间性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审美属性”的确定和指导,舞蹈的空间安排也有了依托,可掌控每个空间表达的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不断加深形态空间性的结构理解,在明晰了自己的表现主题与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着眼于刻画物态外部空间的放置和运用,把文化特征及形象特征确定于舞蹈的构图、语言及环境的布局中。同时在空间运用上产生出的意味性,继而引发创作者对空间安排的需求和样式更为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对《青铜印迹》的空间安排进行研究时,试图描绘一种东方原始文明,而通过观察红山文化、金沙文化等原始文明,笔者发现这些文物不论是陶器还是彩绘,都具有相对对称的规律,成为中国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并表现出了一种原始的力量感。在青铜纹样中,这种原始图腾的平衡与力量美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在对该舞蹈的空间进行组织与运用时,笔者抓住了这种平衡与力量,试图通过静态造型及动态调度中刻意为之的平衡、对称的构图空间处理,更为准确地对狞厉的青铜进行表现,展示出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


本文编号:3572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72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