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释“感兴”——舞蹈创作审美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10 10:48
  "感兴"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审美思维与艺术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诗学与美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感兴"创作是一种侧重于呈现创作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审美为主体、加之以艺术化的技术处理、着重于意境的营造与渲染的主动创作形式。舞蹈创作中的感兴,应是舞蹈创作方法中的核心范畴,既是代表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也是舞蹈创作的中的审美特点。从舞蹈创作的角度出发,可探寻在当下舞蹈创作中,"感兴"是怎样参与创作并产生指导意义的,并通过学理性的梳理,可为当下舞蹈创作与舞蹈构思打开一个新的思路,进而挖掘中国传统美学在舞蹈中的内在规律,寻找更适于中国审美与价值取向的创作路径。 

【文章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18(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舞蹈“感兴”创作发展脉络
二、舞蹈“感兴”创作的发生条件
    (一)“感兴”创作中需要触遇独特的外物环境
        1. 寻社会生活之物
        2. 感化宇宙万物
    (二)“感兴”创作中创作主体的自我修养
        1. 个性才情的天赋使然
        2. 博大的胸襟与诚挚的情怀
        3. 艺术情调的自我追寻
三、舞蹈“感兴”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偶然性的契合
    (二)心与物的交融
    (三)瞬时的审美直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流浪者之歌》——欧建平对话林怀民[J]. 欧建平,林怀民.  艺术评论. 2011(05)



本文编号:358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58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