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场”边缘的“80后”文学

发布时间:2021-08-06 16:11
  上世纪末,以徐佳的《我爱阳光》和韩寒的《三重门》为代表的“80后”文学异军突起。“80后”文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机械复制性特点,这使得文学界主要关注它的文化学意义和作为整体的意义,却忽视了它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商业化因素对“80后”文学的介入导致“80后”文学与当代文学出现明显的“断裂”,也造成了主流文学界对其文学批评的困难,促使主流文学界一直漠视“80后”文学在文学史上的贡献,“80后”文学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它的创作情况。笔者深入细致研究“80后”文学作品文本,探析“80后”文学的独特性,进而还原被“遮蔽”的“80后”文学以及它们怎样迎合了大众文化心理。通过分析研究,本论文给“80后”文学崭新的文学定位,更加公正地评价“80后”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推动当代文学的延续性发展。对“80后”文学的解读,离不开文本之外的当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为了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本论文引用消费主义的相关理论、畅销书的理论和本杰明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分析来探讨“80后”文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当前的文化格局,从文学文本的解读出发,兼顾文学接受和消费的情况,梳理出“80后”文学产生、传播、消费...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的文学生产机制背景下的“80后”文学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文化景观
    第二节 出版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合谋
    第三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
    第四节 “文学场”边缘的“80后”文学
第二章 “80后”小说的创作类型
    第一节 叛逆成长,残酷青春
    第二节 都市边缘,别样情感
    第三节 先锋尝试,实力显现
    第四节 网络互动,娱乐大众
第三章 “80后”文学反思
    第一节 “80后”文学的"断裂"与"传承"
    第二节 “80后”文学批评的困境
    第三节 文学娱乐化的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J]. 邵燕君.  文艺争鸣. 2009(12)
[2]“80后文学”的文学史意义[J]. 江冰.  文艺争鸣. 2009(12)
[3]“80后”写作的四大错位[J]. 曾道荣.  三明学院学报. 2007(03)
[4]终结80后文学的三大标杆[J]. 江冰.  文艺评论. 2007(03)
[5]喧哗中的独语——“80后”写作透析[J]. 姚娜.  当代文坛. 2007(01)
[6]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J]. 邵燕君.  南方文坛. 2005(03)
[7]论80后文学的“实力派”写作[J]. 江冰.  文艺评论. 2005(03)
[8]论80后文学的“偶像化”写作[J]. 江冰.  文艺评论. 2005(02)
[9]“80后”的时尚写作——兼谈《十少年作家批判书》[J]. 王颖.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01)
[10]“80后”看“80后”[J]. 文珍.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01)



本文编号:3326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26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