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08:23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为数不多的几次大的灾难之一。地震牵动了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心,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苦和回忆。汶川特大地震也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于灾难的认知和思考。汶川地震后,出现了大量关于汶川特大地震的叙事文学作品。本文试图从汶川地震叙事文学作品入手研究分析汶川地震叙事文学。首先对汶川地震叙事文学进行文本观察,其次结合文本观察分析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不足,最后总结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从文本出发观察汶川地震叙事文学可以发现,汶川地震叙事文学首先表现出了两类主人公,两类写作。其次,主要采用了“寻找”叙事模式。第三,语言上以主要采用简练直白的日常化语言、富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语言、大量的对比性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语言为特点。第四,呈现出再现与反思兼顾、悲悯与鼓励同行、艺术与责任同在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思汶川地震叙事文学,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它是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社会意义和文献意义的一部分,它对思考如何塑造培养人们的灾难意识具有很大意义;其次,从文本上看,汶川地震叙事文学在表现内容上存在某些缺憾,对于社会的不文...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汶川地震叙事文学文本观察
    2.1 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两类主人公
    2.2 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叙述模式
    2.3 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语言特色
    2.4 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叙述风格
3.汶川地震叙事文学反思
    3.1 叙事内容的缺憾
    3.2 灾难表现不足,灾难思考不深
4.汶川地震叙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4.1 多难兴邦的形象阐释
    4.2 助推作家精神的升华
    4.3 促进文学价值的重建
    4.4 凸显创作的文学、社会和人文的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题材文学创作研究——以汶川地震文学为例[J]. 杨光.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12)
[2]大灾面前彰显人性的光芒——评闫星华长篇小说《震区》[J]. 郑浩.  出版广角. 2011(10)
[3]拓展灾难文学写作的自觉之路——伍松乔《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研究[J]. 孟美辰.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5)
[4]“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美学还原——从姜明的《万物生长》看灾难文学的价值选择[J]. 范藻.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5)
[5]如何构筑民族记忆——读梁平的《汶川故事》[J]. 张清华.  扬子江评论. 2011(04)
[6]灾难表述:汶川地震的文本呈现[J]. 王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7]穿越灾难的成熟成长——评长篇小说《坼裂》[J]. 丁临一.  中国出版. 2011(05)
[8]灾难文学的审美维度与美学意蕴[J]. 向宝云.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2)
[9]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灾难艺术——论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意义深度与美学品格[J]. 支宇.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2)
[10]灾难母题的现代书写与精神家园重建[J]. 何胜莉,苏宁.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3)

硕士论文
[1]论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D]. 崔丹丹.河北师范大学 2010
[2]骤发间的光辉与沉寂后的叹息[D]. 刘娟.中南民族大学 2009
[3]灾难文学论[D]. 刘洋.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31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31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0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