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高长虹《心的探险》

发布时间:2021-08-26 10:31
  《心的探险》是高长虹早期创作的精选作品,创作于1923年-1924年间,最初多发表于高长虹主编的《狂飙》周刊和鲁迅领导的《莽原》周刊上,后经鲁迅选编,交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发行。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高长虹创作《心的探险》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思想情感的积累,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高长虹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的影响,探讨最早出版《心的探险》的北新书局和光华书局所隐射的文学界关系,以及“狂飙社”、莽原社对高长虹创作《心的探险》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心的探险》文本出发,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探讨此书的文学价值,着重分析作品所表现的“负重”意识、“乡土”意识、爱情理想追求以及所使用的西方现代手法(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肯定《心的探险》作为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时代价值。第三部分研究高长虹其人与《心的探险》在文学史上所取得的地位。随着新时期学术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发展,对于高长虹的研究日趋客观公正,对其《心的探险》的思想艺术价值也多有肯定。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长虹与《心的探险》
    第一节 “五四”背景下成长的高长虹
        一、 “五四”兴起期的新思潮对于高长虹的影响
        二、 “五四”落潮后的文化界状态对于高长虹的影响
    第二节 《心的探险》的出版
        一、 《心的探险》的出版与鲁迅的关系
        二、 两个书局的隐射
    第三节 两个文学社团与创作《心的探险》的关系
        一、 “狂飙社”与高长虹
        二、 莽原社与高长虹
        三、 “狂飙社”、莽原社与《心的探险》
第二章 《心的探险》思想艺术分析
    第一节 思想内容分析
        一、 “负重”生命意识的流露
        二、 “乡土”意识的展现
        三、 爱情理想的追求
    第二节 艺术手法分析
        一、 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 主观意识的流动
第三章 高长虹《心的探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高长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心的探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的新生》:一项填补高长虹空白的重大发现[J]. 廖久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02)
[2]“他者”的拯救——高长虹小说《革命的心》女性主义视角研究[J]. 张清祥.  名作欣赏. 2008(22)
[3]语涉鲁迅——高长虹旧文新读[J].   新文学史料. 2008(03)
[4]高长虹与鲁迅——从友人到仇人[J]. 廖久明.  新文学史料. 2008(03)
[5]新世纪高长虹研究现状及展望[J]. 廖久明.  娘子关. 2008(01)
[6]高长虹的文学地位——答友人问[J]. 董大中.  娘子关. 2007(06)
[7]与世俗相悖的独特见解——读高长虹先生杂文《赞美与攻击》[J]. 赵彦章.  娘子关. 2007(04)
[8]“五四”启蒙的落潮及其原因[J]. 何锡章,李敏.  文艺争鸣. 2007(07)
[9]寻找高长虹[J]. 陈漱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诗意的激情“表现”——高长虹诗歌艺术论[J]. 张清祥.  名作欣赏. 2005(10)

硕士论文
[1]孤独漂泊之魂——高长虹论[D]. 张清祥.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64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364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