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淮南子》的文学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4:46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创作的一部作品,大约成书于景武之交的年代,作者对秦汉年代的治乱经验进行了叙述,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这部书思想深刻,理论丰富,它涉及历史、政治、天文、地理、医学等多个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是流传至今的一部绝代奇书。本文侧重于阐述《淮南子》的文学成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刘安其人及《淮南子》,刘安的西汉皇族,他是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一生有两件重大的事,一是他发动了一次夺取皇位的事件,二是他召集宾客编写了一部《淮南子》。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淮南子》的成书情况、书的内容,还有关于作者的观点,关于《淮南子》作者的说法,主要有“集体创作说”和“刘安所作说”,文章对每一种说法都进行了阐述。其次,阐述了《淮南子》的思想内容,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对于儒家思想主要阐述了儒家的性善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思想主要阐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道家的修身养性思想。第三,阐述了其文学成就的表现,《淮南子》中有大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这些都是富有想象的艺术形式。关于其...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的《淮南子》研究
    三、该课题的重点、难点
    四、该课题的创新点
第一章 刘安与《淮南子》
    第一节、刘安生平简历与其著作
        一、刘安生平概述
        二、刘安的著作概述
    第二节 《淮南子》的成书
        一、关于《淮南子》作者的观点
        二、《淮南子》的成书时间
    第三节 《淮南子》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 《淮南子》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淮南子》的道家思想
    第二节 《淮南子》的儒家思想
第三章 《淮南子》中的寓言
    第一节 《淮南子》的寓言概说
        一、寓言概说
        二、寓言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三《淮南子》中的寓言事例
    第二节 《淮南子》寓言的内容特点
    第三节《淮南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一、《淮南子》寓言的现实性
        二、《淮南子》寓言的虚幻性
        三、《淮南子》寓言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四章 《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 《淮南子》的神话传说概说
    第二节 《淮南子》神话的内容特点
        一、《淮南子》的神话材料来源广泛
        二、《淮南子》的神话种类多样
            (一)动物神话
            (二)洪水神话
            (三)天文地理神话
            (四)英雄神话
    第三节 《淮南子》神话传说的艺术特点
        (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二)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赋体手法的运用
        (四)虚幻和写实的结合
第五章 《淮南子》中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 《淮南子》的文学创作观
        一、发愤说
        二、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三、文学的发展变化性
    第二节 《淮南子》的文质论
        一 文质的概念
        二 文与质的历史发展情况
        三 《淮南子》中的文质观的体现
        四 文与质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淮南子》的情感理论
第六章 《淮南子》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淮南子》的语录体特征
    第二节 《淮南子》的用韵特点
        一、用韵的分类
        二、韵在韵段中的位置
    第三节 《淮南子》的修辞特点
        (一)比喻
        (二)排比
        (三)夸张
        (四)对比
        (五)炼字
第七章 《淮南子》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南子》神话故事特色浅析[J]. 杨文芳.  考试周刊. 2008(15)
[2]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J]. 吕书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淮南子》文艺观的儒道混融分析[J]. 薛秀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4]《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 赵妙法.  安徽大学学报. 2006(06)
[5]《淮南子》中的性情观[J]. 马育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6]读《淮南子》札记六则[J]. 林方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5)
[7]《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J].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8]《淮南子》历史哲学三论[J]. 汪高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9]《文心雕龙》与《淮南子》[J]. 陈良运.  文史哲. 2000(03)
[10]文化一统的自觉追求与《淮南子》的文学思想[J]. 刘怀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淮南子》研究[D]. 孙纪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4
[2]《淮南子》研究[D]. 马庆洲.北京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淮南子》文艺思想研究[D]. 李世桥.郑州大学 2004
[2]《淮南子》文艺思想论纲[D]. 尹雪华.江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2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22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