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2:37
  活跃于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的浙东文人,大抵兼理学家、文学家双重身份于一身,并以乡缘、师缘作为主要的联系纽带,在当时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理学上,他们为朱熹一脉的嫡传,同时又受婺学、永康永嘉之学及心学的浸润,既有尊德性与道学问的一面,又有着强烈的事功色彩。在文学上,为矫元季诗文之弊,他们标举复古的大旗,引领着明代文坛的发展方向。理学家、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及元明易代对浙东文人的诗文主张与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理学家,浙东文人的诗文思想带有明显的道学气息:他们论诗主张恢复诗教传统,但视野相对开阔,在实际创作中也积极向汉魏六朝、唐宋诗人学习,如宋濂、方孝孺就对苏轼诗文极为看重;就文论而言,他们力主学习秦汉之文(包括韩、柳、欧、苏等师法秦汉的复古之作),其中,以宋濂、刘基为代表的第一代文人的文章观念大抵经历了以“六经为本,迁固为辅”到“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十分推重养气对诗文创作的重要作用。就诗文创作而言,浙东文人与同时期其他四大地域文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比较偏爱寓言、问答语、连珠体等讽兴文体,如宋濂、刘基、王袆等人均创作了大量的连...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浙东文人群综述
    第一节 浙东文人群之名及构成
        一、"浙东"及"浙东文人群"的界定
        二、构成与分期
        三、成员交往及联系纽带
    第二节 浙东地理人文特征及元末明初时代背景
        一、浙东地理人文特征
        二、理学浸润及元明易代
第二章 浙东文人群的诗文主张
    第一节 一脉相承的婺州文人与台州文人之诗文主张(上)
        一、宋濂的诗歌史论、诗艺论、创作论
        二、宋濂前后异致的文论
    第二节 一脉相承的婺州文人与台州文人之诗文主张(下)
        一、方孝孺对宋濂诗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方孝孺三位一体的文论
    第三节 处州文人刘基的诗文主张
        一、前期诗论:注重美刺
        二、前期文论:文以明理与气昌辞达
        三、后期主张:肯定宋代诗文及"气昌而国昌"
第三章 婺州成员宋濂等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宋濂的出处选择与外道内儒思想
        一、出处观念及选择
        二、外道内儒思想
    第二节 宋濂前期诗文创作
        一、讽喻诗、抒怀诗、闺情诗、宫体诗
        二、讽兴文、史传文、论说文及游记散文
    第三节 宋濂后期诗文风貌
        一、诗歌:颂圣与感伤
        二、散文:纪功耀德与阐教应酬
    第四节 王袆、胡翰、苏伯衡的诗文创作
        一、王袆诗文创作
        二、苏伯衡诗文创作
        三、胡翰诗文创作
第四章 处州成员刘基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前期诗文创作
        一、古、近体诗歌
        二、寓言体散文、序记文及赋
    第二节 后期诗文风貌
        一、诗歌:"悲穷叹老,咨嗟幽忧"
        二、散文:创作陷于低迷
    第三节 《写情集》的两种婉丽风格
        一、寄情于江山风月之深婉
        二、寓刚健于柔婉
第五章 台州成员方孝孺的诗文创作及后期其他主要成员
    第一节 方孝孺诗歌创作
        一、思想内涵
        二、艺术特色
    第二节 方孝孺散文创作
        一、讽兴体散文
        二、人物传记、论说文及赋
    第三节 王绅、唐之淳等后期其他主要成员
        一、王绅诗文创作
        二、唐之淳诗文创作
        三、其他主要成员
第六章 浙东文人与同期其他地域文人之异同及文学史地位
    第一节 与其他地域文人的交往及文学旨趣之差异
        一、与岭南文人、吴中文人的交往及文学创作之异同
        二、与闽中文人、江右文人的交往及文学观念之异同
    第二节 浙东文人与明代文坛
        一、与明代文学思潮之关系
        二、在明代文坛之地位
附录一 浙东文人群成员著述表
附录二 浙东文人群成员研究主要著述目录
参引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生卒年考补证[J]. 陈恩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05)
[2]越文化的渊源、流变与意义(下)——东方现代性的萌芽与发生[J]. 王晓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3]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择主心态之变衍及思想根源[J]. 饶龙隼.  文学遗产. 2008(05)
[4]张以宁诗歌创作历程考论[J]. 陈广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6)
[5]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J]. 陈广宏.  文学遗产. 2007(05)
[6]论元末明初文坛的风云变幻与文人走向[J]. 魏青.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7]婺州文人群体之构成及其形成之地域文化背景[J]. 徐永明.  浙江学刊. 2004(06)
[8]元末明初南方两个文学群体成员的交往及其差异[J]. 徐永明.  文学遗产. 2004(02)
[9]刘基与婺州文人[J]. 徐永明.  殷都学刊. 2003(04)
[10]婺州文人与朱元璋[J]. 徐永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2(03)

博士论文
[1]元末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D]. 彭茵.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元末明初浙东士大夫群体研究[D]. 董刚.浙江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明初士人研究[D]. 罗云丹.四川大学 2007
[2]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 谢敏.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6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