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庾信碑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22:07
  在我国碑志文发展史上,庾信是继蔡邕之后又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碑志文作家。作为由南朝入仕北朝的文人,庾信的碑志文在继承汉魏碑志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于唐代碑志文及其他文风演变起到了重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庾信的碑志文作品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的著述也相继问世。然而这些研究或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或是散见于一些专著及硕博士论文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不足以反映庾信碑志文创作的全貌。鉴于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庾信的碑志文作为论述主体,旨在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与论述,进而为研究整个碑志文发展提供个案支撑。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四章,前有引言,后有结语。具体如下:引言部分论述庾信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其碑志文研究的现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第一章,主要论述庾信的生平经历与其碑志文创作的关系。在第一节,阐述了碑志文的含义及其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展流变,为研究庾信的碑志文提供背景材料;第二节对庾信的生平经历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提到了他人生中所经历的几次重大事件,并分析这对他碑志文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对庾信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庾信的生平及碑志文创作
    第一节 汉魏六朝时期碑志文的发展
    第二节 庾信的生平及碑志文创作
        一、前期:梁朝为官时期
        二、后期:西魏及北周为官时期
第二章 庾信碑志文考述
    第一节 关于篇数的考证
    第二节 关于文体名称的考证
    第三节 关于碑主姓名的考证
    第四节 关于碑主官爵的考证
第三章 庾信碑志文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庾信碑志文的分类
        一、庄重典雅的碑文
        二、叙说灵活的墓志铭
    第二节 庾信碑志文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家族传统
        二、歌颂建功立业
        三、颂扬人物品德
        四、感慨生命无常
第四章 庾信碑志文的艺术分析
    第一节 庾信碑志文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庾信碑志文的叙事方法
        一、叙事角度多样
        二、取材详略得当
    第三节 庾信碑志文的语言特色
        一、隶事用典、语词丰富
        二、句式整齐,骈散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汉唐碑志的文体演变看韩愈碑志的正与变[J].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2009(03)
[2]试论唐代碑志对汉魏六朝碑志的发展与超越[J]. 史素昭.  湘南学院学报. 2009(01)
[3]略论北朝环境对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J]. 吴栓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4]试论庾信碑志创作的艺术特色[J]. 魏宏利.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6)
[5]庾信碑志文浅议[J]. 李贵银.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庾信创作中的儒家文化取向[J].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2007(01)
[7]从中古女性墓碑文看中古女性价值观[J]. 王伟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庾信集版本考订[J]. 张黎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9]儒家孝文化:碑志文体的文化意蕴[J]. 张慧禾.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
[10]庾信所撰碑铭史实考索及其意义[J]. 李文才.  许昌师专学报. 2001(03)

博士论文
[1]北朝碑志文研究[D]. 魏宏利.西北大学 2008
[2]庾信及其文学作品研究[D]. 吉定.上海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碑志文研究[D]. 刘绚蓓.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D]. 黄蓓.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庾信赋研究[D]. 王维民.首都师范大学 2007
[4]元好问碑志文研究[D]. 乔芳.扬州大学 2007
[5]徐庾体诗歌研究[D]. 朱梅.安徽师范大学 2006
[6]蔡邕碑文研究[D]. 王银忠.山东大学 2006
[7]庚信创作中的文化价值取向[D]. 周悦.湖南师范大学 2006
[8]论庾信作品的多元美学追求[D]. 艾群.东北师范大学 2004
[9]庾信“乡关之思”析论[D]. 李晓玲.西北大学 2003
[10]论庚信诗文风格之变[D]. 陈建刚.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6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