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作为“文学青年”的沈从文

发布时间:2021-11-21 09:39
  沈从文自上个世纪80年代被重新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视野,相关研究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沈从文如何一步步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沈从文”,仍有不小的论述空间。本文试图以此为问题意识,以“文学青年”问题为视角进入沈从文的创作,考察作家在历史、现实、文学场域等多重矛盾作用下的文学选择和文学观念的变化,以图对沈从文早期的精神轨迹有不同角度的解读。沈从文在五四文学启蒙下走出湘西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文学青年”,这看似是其个人生活史上的偶然选择,实质上却与当时一大批“文学青年”的蜂拥出现叠加在一起,说明个人从事文学创作的背后,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积淀。因此,“文学青年”是同晚清至五四以降的中国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乃至一种话语,是一系列历史进程构建的产物。沈从文早期的模仿性写作注重湘西异域风情的描写和自我内心的抒发,而自觉地与革命政治相分离。来到大都市上海后,“湘西”更成为沈从文这个“乡下人”的精神家园和价值体系所在,对“生命”、“人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沈从文笔下。而《从文自传》的写作,则在回忆与叙述中出现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体形象,沈从文也由此找到了独特的“湘西”和自己。1934年沈...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学青年"的从业之谜
    第一节 何谓"文学青年"
    第二节 何以成为"文学青年"
第二章 历史转折期与"文学青年"的选择
    第一节 二十年代末文坛的分化
    第二节 "文学青年"的个性选择
    第三节 "乡下人"笔下的"湘西"世界
第三章 "文学青年"独特主体性的生成
    第一节 现代主体的诞生
    第二节 "他者化"建构中的独特主体
第四章 "文学青年"成熟之后:沈从文的困境
    第一节 三个"湘西"所表征的精神隐忧
    第二节 "启蒙"与"人性"的二元固化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从文当代创作梦想陨落探因[J]. 柴建才.  文艺争鸣. 2010(11)
[2]中国文学格局的现代转型——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文学革命”[J]. 王桂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01)
[3]重临“五四”:启蒙抑或救亡?[J]. 罗岗.  天涯. 2009(02)
[4]沈从文小说中的田园视景与抒情性问题[J]. 吴晓.  小说评论. 2008(06)
[5]沈从文是新月派吗——“沈学”文艺思想探究[J]. 凌燕萍,刘君卫.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
[6]与巴金谈沈从文[J]. 李辉.  新华文摘. 1990 (11)

博士论文
[1]在“诗”与“史”之间:沈从文思想研究[D]. 张森.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 吴世勇.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沈从文与上海[D]. 雷蕾.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9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09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