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神秘文化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 ——以《周易》之阴阳与气化说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1 09:37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民族特色,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传统特色通过不断的生成、积淀、融合,最终渗人与浓缩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程序、心态特征之中,并影响及传统的诗性观念、诗性心理结构、诗性情趣与诗性理想,从而形成中国诗学独有的风格。作为中国神秘文化的代表,《周易》的“阴阳”和“气化”学说对中国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阴阳交感生化观与气化思想成为中国诗学的基本构成意识。《周易》神秘文化阴阳互动的生化观和气化思想,是“天人合一”宇宙模式的构成方式,从而将已有的文学本体论的探寻,延伸到本体构成论的研究,构成古代诗学的重要哲学基础。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交感生成思想。“阴阳”之气的氤氲化生被用以说明文学创作的生命意识、心物感应构成、以“气”为主的诗性思维特征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建构。“气”对创作者之诗性主体建构、诗性思维过程及诗性趣味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是古代诗学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从“气”这一概念人手研究中国诗学之生命意识与心物感应构成思想,对准确把握中国诗学核心内涵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周易》与中国神秘文化
    第一节 神秘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周易》与神秘文化
    第三节 《周易》与中国诗学
第二章 “阴阳”交感生化观与中国诗学的构成意识
    第一节 《周易》神秘文化“阴阳”符号及其符指意义
    第二节 “阴阳”之气交感说的文化思想流衍
    第三节 “阴阳”交感生成意识的主要内涵
    第四节 “阴阳”交感构成意识的思想内核
    第五节 “阴阳”对立一体意识与中国诗学
第三章 “阴阳”交感生化思想与中国诗学“感应”说
    第一节 “阴阳”交感生化思想与中国诗学
    第二节 中国诗学的“心物”交感说
第四章 《周易》“气化”思想与“以气为主”
    第一节 “同气相求”与“文气”说之诗性思维特征
    第二节 “气”与“意象”
第五章 “气”与创作者之才情趣味
    第一节 “气”与创作者之诗性趣味
    第二节 “气”与创作者之意趣诉求
    第三节 “气”与创作者之性情志趣
    第四节 “气”与创作者之诗性感知
第六章 “气”与创作者之感应兴会
    第一节 “气”: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
    第二节 “气”:诗性想象的动力
    第三节 “气”:缀虑裁篇的活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易》“阴阳”观与中国美学之“生化”构成思想[J]. 李天道.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1)
[2]《易传》符号解释视域下的儒道互补会通[J]. 林忠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3]“神道设教”说考释[J]. 郑万耕.  周易研究. 2006(02)
[4]《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 李佩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7)
[5]论中国神秘文化[J]. 廉慧斌.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6]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J]. 刘玉平.  周易研究. 2004(05)
[7]论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J].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8]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对文学的积极影响[J].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2004(02)
[9]《周易正义》:“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J]. 史少博.  周易研究. 2003(05)
[10]“元气”演化史观——《易纬》的自然史观研究[J]. 萧洪恩.  周易研究. 2003(04)

博士论文
[1]《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 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神秘主义的诗性建构[D]. 杨若冰.安徽大学 2011
[2]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 向丹.安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4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34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