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过渡时期的创作诉求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0:04
  当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被贴上“激情”的时尚标签,进入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快餐,“沉默的大多数”还有没有机会叙述不同的记忆?在批评界已经取得广泛共识的那些,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蜜月”关系的说法,这究竟是否符合“文革”后文学创作实际?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论争的命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究竟应该被当成是“遗产”还是“负债”?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促使作者将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的文学创作当成研究对象,而且选择了“过渡时期”的作家“创作诉求”作为学位论文的标题。“过渡”当然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从“文革”到“改革”的转变。“创作诉求”则是指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期望传达的观念、想法和意愿,以及传达这些观念、想法和意愿的方式。从创作思想而言,创作诉求表现为对“人民性”的重视;从创作内容而言,作家诉求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强调;从创作手段来看,创作诉求又体现在“创作手法”的革新。论文重点关注的是,被文学史忽视或遮蔽的作家或作品,以及那些人们熟悉作品的多样性解读。虽然涉及到作家重评、作品重析、思潮重估等诸多方面,但论文一直围绕“创作诉...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述对象的厘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意义
第一章 文学史忽视的个性创作
    第一节 异质的“第二种忠诚”
    第二节 “文艺无为而治”的践行
    第三节 “写实文学”的遭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式探索中的现实关注
    第一节 “实验戏剧”的人文性
    第二节 “仿意识流”的两面性
    第三节 “新诗潮”的介入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作策略中的曲折表达
    第一节 婚姻家庭叙事中的社会控诉
    第二节 “历史”的虚构与“现实”的影射
    第三节 “偶然喜剧”表现的“必然悲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学主潮中的政治诉求
    第一节 “文革”人道灾难的揭示
    第二节 “新时期”人道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赞颂与鞭挞之间的价值立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文学批评“蜜月”概念的起源与传播[J]. 罗长青,颜芳艳.  云南社会科学. 2011(04)
[2]“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 罗长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何家栋的尊严[J]. 杜光.  炎黄春秋. 2010(05)
[4]“重返八十年代”与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J]. 阎秋霞.  文艺争鸣. 2010(07)
[5]反思的力度及其局限——重读《剪辑错了的故事》[J]. 张光芒.  名作欣赏. 2010(12)
[6]李泽厚、刘再复、甘阳对我们时代的影响——八十年代的反思与继承[J]. 韩毓海.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2)
[7]80年代的文学批评——以《文学评论》为中心[J]. 吴圣刚.  文艺争鸣. 2010(05)
[8]“作为方法”的“八十年代”[J]. 洪子诚.  文艺研究. 2010(02)
[9]在“缝合”与“断裂”之间——两种文学史叙述与“重返八十年代”[J]. 罗岗.  文艺研究. 2010(02)
[10]冲突、妥协与选择——关于“八十年代文学”复杂性的思考[J]. 王尧.  文艺研究. 2010(02)

博士论文
[1]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 王晓恒.吉林大学 2009
[2]困顿与寻找[D]. 谢雪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D]. 黄旭.复旦大学 2008
[4]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 王军宁.浙江大学 2007
[5]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D]. 赵黎波.复旦大学 2007
[6]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D]. 初清华.苏州大学 2006
[7]无望的轮回[D]. 李建国.山东师范大学 2006
[8]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 李秀金.华东师范大学 2005
[9]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 翟红.苏州大学 2004
[10]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 王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53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3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