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沦陷区女性文学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01:51
  本文所研究的沦陷区女性文学,系指1937年至1945年之间全面抗战时期,以北京、上海、南京等为中心的华北与华东沦陷区域内由女性作家所创作书写的文学作品。以梅娘、张爱玲、苏青等人为代表的沦陷区女性文学曾被前辈论者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创作的第三个高峰”;80年代以来针对具体作家作品与特定作家群体的研究业已十分丰富,但对于沦陷区女性作家整体创作特质的整体把握尚显不足。女性文学角度的研究较少涉及沦陷区特殊政治社会背景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沦陷区文学角度的研究则较少将相关作家作品置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中进行考量。本论题在充分吸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沦陷区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对其代表作家作品的叙事特征进行了类型化的研究;针对这一处于“沦陷区文学”与“女性文学”交错地带的文学现象,探讨其成因并揭示其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本文抓住“战争”这一核心背景、以及“都市”这一核心场域,分析了身处其中的女性作家在身体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境遇,指出文学在其生命历程中兼具记录工具、谋生手段与精神寄托的功能。以此为目标,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其中前两部分侧重外部角度的研究,从战争与都市两个角度剖...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研究之缘起
    沦陷区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一、第一阶段(80 年代后期至2003年):重评与整理
        二、第二阶段(2003 年至今):拓展与深化
        三、对近30年沦陷区女性文学研究的总体评价与展望
    思路、资料与方法
第一章 恐惧与流离:沦陷区女性文学与战争叙事
    第一节 战争叙事中的女性视角
        一、中国战争叙事的“现代化”
        二、中国女性文学中战争叙事的传统与嬗变
        三、沦陷区女性文学中战争叙事的个体化特征
    第二节 恐惧:战争中女性的第一感触
        一、女性战争叙事中恐惧的多种维度
        二、死亡:女性眼中的战争具象
        三、强暴:战争中女性的特殊阴影
    第三节 流离:战争中女性命运的隐喻
        一、女性的转徙之路
        二、困顿中的女性哀愁
        三、飘零中女性命运的隐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繁华与索寞——战时女性的都市叙事
    第一节 都市叙事:沦陷区女性文学叙事的核心场域
        一、沦陷都市中女性文学的兴起
        二、女性作家对都市的依存
    第二节 沦陷都市中女性的战时生存:在“变与不变”之间
        一、去·留·回:战时女性作家的空间抉择
        二、女性作家的生计与机遇
        三、战时生活种种:一部女性世界的食货志
    第三节 沦陷区女性文学的都市叙事特色:在繁华与索寞之间
        一、日常生活的精神化
        二、碎片化的记忆与重置的时空
        三、逃离与回归/渴望与幻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沦陷区女性文学中的性别关系叙事
    第一节 性别视角下的人物关系:一个叙事分析的维度
        一、性别关系与女性意识
        二、“去势”与“闺阁政治”:性别关系分析的基本维度
    第二节 “论世知人”中的去势化男性书写
        一、“论世知人”下的沦陷区女性文学两性关系书写
        二、父女之间:被去势的父亲形象
        三、两性之间:“被阉割”的丈夫
    第三节 探寻女性的内囿化处境:舒展抑或如故?
        一、女性内囿化处境的还原与女性亚文化群体的书写
        二、天生的仇敌:无解的婆媳关系
        三、和谐的背面:疏离的母女关系
        四、主仆之间:女佣的命运书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沦陷区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叙事
    第一节 4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身体书写”
        一、“身体书写”的概念
        二、近似概念的厘清
    第二节 沦陷区女性写作中“身体叙事”的两个关键词
        一、贞操观念的超越
        二、女性欲望的正视
    第三节 沦陷区女性文学“身体叙事”的特色
        一、沦陷区女性作家身体叙事的内在差异
        二、沦陷区女性文学中身体叙事的几种形态
    第四节 沦陷区女性文学“身体叙事”的成因与意义
        一、“身体叙事”的形成原因
        二、“身体叙事”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迁徙视阈中的解放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的互动[J]. 祝学剑.  前沿. 2016(11)
[2]北京沦陷后期的文场政治与文人的身份建构——以柳龙光、周作人的“交往”为中心[J]. 陈言.  鲁迅研究月刊. 2015(12)
[3]论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J]. 洪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10)
[4]日本视域下的中国战时文学研究[J]. 熊飞宇,靳明全.  当代文坛. 2015(05)
[5]被忽视的反抗——论张爱玲沦陷时期的小说[J]. 刘人锋.  名作欣赏. 2015(22)
[6]论抗战文学的内迁题材[J]. 王学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7)
[7]城与人的偶合:沦陷区上海与张爱玲的创作[J]. 陈昶,陈国恩.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7)
[8]1949年以来的沦陷区研究综述[J]. 高莹莹.  兰州学刊. 2015(05)
[9]“身体”视角与抗战文学[J]. 向天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0]思想战中的政治性“拟态”——周作人事伪时期的官样文章[J]. 袁一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1)

博士论文
[1]东北沦陷时期文丛派与艺文志派比较研究[D]. 王越.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女作家小说服饰研究[D]. 翟兴娥.武汉大学 2013
[3]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D]. 詹丽.吉林大学 2012
[4]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 董平.山东大学 2009
[5]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 蒋蕾.吉林大学 2008
[6]何以为家—东北沦陷区文学中的家族家庭视界与叙事[D]. 包学菊.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D]. 李彬.吉林大学 2008
[8]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 冯昊.山东大学 2007
[9]“东吴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D]. 王羽.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 李相银.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战争背景下的女性言说[D]. 王莹.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对民族主义话语与男性话语的疏离与逆反[D]. 郑春凤.吉林大学 2005
[3]历史重建中的迷失——沦陷区作家梅娘研究[D]. 赵月华.清华大学 2004
[4]战争背景下的女性文学[D]. 朱念.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5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