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庐隐与石评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19:30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庐隐、石评梅作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觉醒的第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就像两朵并蒂的花蕾,在中国现代文学这棵茂密的大树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作为时代新兴的女性作家,庐隐和石评梅的生命中都深深的烙印着或家庭或情爱的伤痛,然而正是这份带有创伤的人生经历使她们走在了一起,既是同窗又是挚友,更是文学世界中知心相行的伙伴。而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庐隐、石评梅都是通过文本写作的方式展现了女性觉醒后强烈的自我价值以及表达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要求独立的强烈愿望。虽然,她们在创作中有相同的焦点,但是,不同的人生经历、迥异的情爱体验以及时代背景的差异,使庐隐与石评梅这两位女性作家在文学殿堂里却和而不同,表现出各自独具魅力的个性特点。所以,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将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她们的个体经历、家庭婚恋、女性命运以及对人生价值的不同思考等方面出发对她们进行比较阐释,试图还原历史中她们本来的、真实的面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感受她们的时代风采以及重新审视她们对现代文学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以此客观公正的评价她们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庐隐和石评梅都经历过爱的创伤,一个身陷无爱的家庭,一个痛失其爱人,不管是何...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庐隐、石评梅研究的历史现状
    (一) 庐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 石评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 庐隐与石评梅:五四时代绽放的两株蓓蕾
    (一) 家庭社会影响下的个体成长
    (二) 短暂人生中的友谊建立
    (三) 惊世骇俗的初恋与婚恋
三、 独具特色的女性抒写及其艺术建构
    (一) 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二) 自身情感苦旅的真实书写
    (三) 对悲哀意识的精神超越
    (四) 匠心独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评梅“抑红叶、扬梅花”的文化抉择[J]. 李贞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2]“五四女作家群”的历史建构曲线[J]. 王桂妹.  文学评论. 2010(06)
[3]论石评梅前期创作对妇女问题的现实关注[J]. 王小燕.  名作欣赏. 2009(29)
[4]从觉醒与困惑到重建与自审——庐隐与张爱玲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J]. 马藜,朱晶.  湘南学院学报. 2009(01)
[5]“五四”新女性自我意识张扬与萎缩的心路历程[J]. 陈军.  青海社会科学. 2008(05)
[6]“悲艳”的追念与自悼——石评梅《墓畔哀歌》的另一种解读[J]. 温左琴.  名作欣赏. 2008(18)
[7]梅花留香——石评梅《墓畔哀歌》赏析[J]. 冯月季.  名作欣赏. 2006(23)
[8]20世纪初期女性小说写作的视阈与作者的性别[J]. 袁国兴.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1)
[9]论“五四”女作家的反家庭叙述——以庐隐、石评梅、白薇为个案[J]. 马美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4(06)
[10]谈庐隐的创作与人生[J]. 张亚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3562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62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