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国语·晋语》论

发布时间:2022-01-13 10:47
  《国语》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著作。刘禹锡称赞其《国语》“辨而工”[1],宋代陈造说“文壮而辞奇”[2],柳宗元在《非国语序》中言《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巳也”[3],他还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自述其写作经验曾“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国语》堪称优秀的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有较大影响。《晋语》是《国语》的重要的篇章。《晋语》塑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物,有正面讴歌的明君贤臣,也有反面人物,有悲剧人物,有矛盾型人物,也有辅助人物,还塑造了一批出色女性人物和下层小人物,以及一些人物群像。人物形象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作者通过将人物言行集中描写,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问对艺术和论辩技巧,用细腻的笔法刻画细节,把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点染相结合,运用对比等多种手法着塑造人物。《晋语》以记言为主,成功展示了人物之间精彩的问对艺术和论辩技巧。《晋语》中的问对和论辩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思想上崇尚周礼,富于哲理性,有神秘色彩。风格上平易朴实,语言富于个性,已体现散文发展的骈俪化趋势。记言手法多样,有引用、委婉、幽默、比喻等多种方式,纵横捭阖,...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晋语》与晋国
    二、 《晋语》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国语·晋语》人物形象
    一、 《晋语》人物的类型
        (一) 明君贤臣
        (二) 悲剧人物
        (三) 反面人物
        (四) 辅助人物
        (五) 女性人物
        (六) 小人物
        (七) 群体人物
    二、 人物形象特征
        (一) 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 《晋语》人物形象的地域性特征
    三、 《晋语》人物塑造手法
        (一) “丛见法”:人物言行集中刻画的纪传体过渡趋势
        (二) 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揭示
        (三) 人物形象的对比彰显
        (四) 人物刻画的“互见法”
        (五) 言辞的魅力与人物的描写
        (六) 润物细无声: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
第三章 《国语·晋语》问对艺术和论辩技巧
    一、 《晋语》问对的艺术
        (一) 融儒雅经典与俚俗事语于一炉的问对蕴含
        (二) 问对智慧的幽默表述方式
        (三) 问对中的生动比喻
        (四) “微而显”的讽谏艺术
    二、 《晋语》论辩的技巧
        (一) 寓大千世界于锦绣之口
        (二) 君子风度与言说的气势
        (三) 细腻的心理活动把握
        (四) “嘉言美语”背后的严密论辩思维
    三、 《晋语》问对和论辩语言特点
第四章 《国语·晋语》与《左传》晋国记事比较
    一、 内容上的比较
        (一) 战争
        (二) 乱难
        (三) 会盟
        (四) 朝聘
    二、 记事特色的比较
        (一) 都注重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
        (二) 合理的想象和虚构
        (三) 倒叙和预序手法
        (四) 集腋成裘:连续叙事形成完整故事情节
        (五) 关于体裁、结构、角度、风格
第五章 《晋语》的艺术特色溯源
    一、 《晋语》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 《晋语》艺术特色渊源
        (一) 殷商甲骨卜辞
        (二) 商周金文
        (三) 《周易》
        (四) 《尚书》
        (五) 《诗经》
结论
附录
    一、 春秋时期晋国地图
    二、 《国语·晋语》人物对话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鉴古思潮看《国语》之编纂目的及其叙述方式——兼论《国语》与《左传》之关系[J]. 程水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4)
[2]《国语》的编撰意图及其文学价值[J]. 张居三.  求是学刊. 2007(03)
[3]《国语》疑义新证[J]. 赵生群,苏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02)
[4]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瞽矇职守与《国语》、《左传》的讲诵增饰[J]. 饶恒久.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6)
[5]论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J]. 赵逵夫.  文史哲. 2006(01)
[6]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李洲良.  文学评论. 2006(01)
[7]论《国语》的编纂[J]. 夏经林.  中国史研究. 2005(04)
[8]析“春秋笔法”在《国语》中的具体运用[J]. 黄永堂,叶修成.  贵州文史丛刊. 2004(02)
[9]春秋聘问考[J]. 徐杰令.  北方论丛. 2003(01)
[10]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J]. 傅道彬.  北方论丛. 2001(03)

博士论文
[1]《国语》研究[D]. 张鹤.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国语》研究[D]. 张居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 王泽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国语》研究[D]. 周静.苏州大学 2010
[2]春秋晋国历史文学研究[D]. 成佳妮.青岛大学 2007
[3]《国语·晋语》文学成就研究[D]. 李书安.宁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6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86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