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汉魏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

发布时间:2022-01-16 15:35
  本文主要研究汉魏之际文学思想的变迁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的关系。第一章首先探讨汉魏之际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的学术思想渊源,认为庄老天道自然思想在东汉时的传播和发展是汉魏之际生命意识觉醒思潮兴起的重要渊源。通过对汉代人生命运论思想的考察,用人生命运论思想的论争解释汉代人对屈原的评价问题。由此看出士人受天道自然思想之影响,生命意识观念在汉代的潜在发展。在论述士人生命意识觉醒的思想渊源基础上,第二章探讨曹魏时期通脱之风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分析汉魏之际的政治与土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及文学思想三者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通脱之风在曹魏时期的盛行,在思想渊源上是受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的影响,与汉魏易代之际寒门士人阶层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在第三章中,分析汉魏时期重悲情抒发之艺术倾向的盛行与生命意识觉醒思潮的关系。认为这一时期重悲情抒发的艺术倾向是由生命意识觉醒思潮和世积乱离的社会现实两种原因促成的,由此可以对汉魏时期的文学艺术思想做出深入的解释。最后第四章主要论述曹魏时期文人游仙诗创作的兴起与士人生命意识觉醒思潮的关系。曹氏父子等人创作游仙诗,是受汉末以来否定天道天命,企求养生长生思想的影...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汉代人生命运论的演变及其对文学思想的影响
    一、汉代两种基本的命运论观
    二、扬雄以来《庄子》之学的传播和兴起
    三、东汉的自然命运论思想及其影响
    四、从汉代对屈原的评价看汉代文学中的命运论思想
第二章 曹魏时期通脱之风的形成与思想嬗变
    一、通脱之风的思想渊源
    二、通脱之风与曹魏政治的关系
    三、从通脱到越名教而任自然
第三章 汉魏时期艺术重悲情抒发之思想心理探析
    一、东汉以来悲情抒发之艺术思潮与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二、"世积乱离"与"雅好慷慨"
    三、汉魏时期以悲为乐思想心理探析
第四章 曹魏时期的游仙诗与"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意识
    一、建安时期的生死自然观及其反仙道的思想特征
    二、不信天命的思想与游仙的想象
    三、曹魏时期游仙诗思想的演变
附论:《典论·论文》二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文选》《咏怀》十七首注与阮诗解释的历史演变[J]. 钱志熙.  文学遗产. 2009(01)
[2]魏晋风度的前奏——论东汉后期士人的“激诡之行”及其影响[J]. 王永平.  浙江社会科学. 2008(11)
[3]“鸿都门学”事件考论——从文学与儒学关系、选举及汉末政治等方面着眼[J].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4]“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J]. 赵敏俐.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2)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阮籍研究述评[J]. 王渭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6]东汉后期士风之转变及其原因探析[J]. 牟发松,李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3)
[7]说阮籍咏怀诗中的“仙心”[J]. 顾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8]政治视野中的汉魏文学[J].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9]王充的命理学体系[J]. 王晓毅.  孔子研究. 2001(06)
[10]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J]. 詹福瑞.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5)



本文编号:3592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92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