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新时期初期(1978-1985)女性写作中的婚恋书写

发布时间:2022-01-17 14:29
  新时期伊始,女性写作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人道主义和启蒙话语之中回归女性意识,如何定位与阐述性别身份的合法性。其中,婚恋题材因其与女性写作天生的亲缘关系成为了一个绝佳的书写平台。本文通过三个围绕在婚恋书写上的价值观及相应的文本策略——爱情与婚姻在道德上的两难境地、被主客观遮蔽的性别经验、从分裂自我中初步觉醒的女性主体,来尽力构拟出这一群体性书写中女性意识回归与萌动的书写路径。本文以婚恋书写为切入点,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对范畴的界定。论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女性写作”的定义以及新时期初期女性写作的概况。第二章对围绕在婚恋书写上的道德判断立场进行剖析。展现“个人”与“女性”在文学上的尴尬地位,以及反思力量的缺失。第三章探讨婚恋书写远离爱情的特点。婚恋题材主观上“为政治”、“为人生”服务,且被客观遮蔽了性别经验。第四章分析女性主体在觉醒过程中的尴尬地位。女性在“社会人”与“家庭女”的身份分裂中产生了性别差异的初步觉醒,但女性意识与主体自觉仍受制于“主旋律”的规约。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范畴的界定
    第一节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
    第二节 新时期初期的女性写作
第二章 道德的两难境地
    第一节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1.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规约:《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引起的争议
        2. “求自由”还是“为私欲”:《一个冬天的童话》所引起的争议
    第二节 反思力量的缺失
        1. 道德判断的泥潭
        2. 弱势话语的控诉
第三章 远离爱情的“婚恋”故事
    第一节 婚恋题材“为人生”、“为政治”
        1. “花木兰”式的女性写作
        2. 暴力铭记的场所:《三生石》
    第二节 被遮蔽的性别经验
        1. 爱情“向内转”的失败
        2. 虚妄的救赎:《北极光》
第四章 尴尬的女性主体
    第一节 “社会人”与“家庭女”的困惑
        1. 分裂的自我:《人到中年》
        2. 女性标准的演变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初步觉醒
        1. 女性主体的探寻:《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2. 独立与自由的双重呼唤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十年代:话语场域与叙事的转换[J]. 南帆.  文学评论. 2011(02)
[2]在“缝合”与“断裂”之间——两种文学史叙述与“重返八十年代”[J]. 罗岗.  文艺研究. 2010(02)
[3]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中启蒙与反启蒙的再思考[J].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1)
[4]新时期之初女性话语及其知识背景反思[J]. 王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重返八十年代”与“重建政治维度”[J]. 赵牧.  文艺争鸣. 2009(01)
[6]“向内转”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再认识[J]. 白亮.  当代文坛. 2008(03)
[7]论《一个冬天的童话》——“冲突”的转换和“自我”的重建[J]. 杨庆祥.  文艺争鸣. 2008(04)
[8]重返八十年代:为何重返以及如何重返——就“八十年代文学研究”接受人大研究生访谈[J]. 李杨.  当代作家评论. 2007(01)
[9]新时期女性文学与现代国家意识[J]. 乔以钢.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3)
[10]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五四”至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自我”之流变[J]. 王艳芳.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未竟的审美之旅[D]. 赖翅萍.河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D]. 李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9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