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列子》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0:48
  自唐代柳宗元疑今本《列子》“多增窜非其实”以来,历代不少学者对其真伪提出了各种观点和看法。杨伯峻、季羡林等学者找到许多很有说服力的证据,确定今本《列子》存在大量汉魏以后的内容,非刘向所校定的古《列子》。本文以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本前提,不将辨别真伪作为研究中心,而是着重探讨为多数学者所忽略的今本《列子》的思想文化价值。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今本《列子》虽然保存了若干古《列子》的残篇,但是大部分内容为后人所增益。多数学者认为《列子》成书于两晋,本文分析了《列子》与《庄子》、《淮南子》、《老子指归》等书的理论继承关系以及《列子》在名实、本末问题上体现出来的哲学思维水平,考察了与《列子》有密切关系的山阳王家的相关情况,认为今本《列子》非成书于一人一时,其主体部分成于汉魏之际,作者为山阳王家子弟;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内容成书于西晋,难以断言作者为何人,但是由于《列子》的流传一直没有出王家,作者应该与王家有密切的关系。《杨朱篇》放逸享乐的人生态度绝非先秦杨朱的思想,而是第二位作者对杨朱后学詹何和子华子任心所欲、视治身重于治国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挥。第二章讨论的是《列子》的天道...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已有成果概述
    三、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四、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章 今本《列子》的成书时代
    第一节 今本《列子》的成书过程
        一、今本《列子》非刘向校定的几点证据
        二、《列子》与山阳王家
        三、《列子》对《庄》、《荀》及两汉思想的继承
        四、《列子》是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过渡
    第二节 《列子》与张湛、张嶷
        一、《列子》与张湛
        二、《列子》与《列子注》
        三、《列子》与张嶷
    第三节 《杨朱篇》与先秦杨朱学派
        一、杨朱思想概述
        二、杨朱后学的思想
        三、《杨朱篇》思想内容的归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生自化"的天道观
    第一节 道气生物
        一、道的世界和物的世界
        二、元气自然思想
        三、"万物皆出于机"
    第二节 "自生自化"
        一、对《庄子》、《指归》"自化"之推进
        二、与"自生论"和"独化论"的区别
    第三节 天地之德
        一、"天"的涵义
        二、"盗天地之时利"
    第四节 《列子》自然观中的科学思想
        一、对宇宙万物的可贵猜想
        二、关于时空无限性的思想
        三、以理性精神批判神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形神相遇"的梦觉观
    第一节 梦与觉:另一种世界结构的划分
        一、梦的三层涵义
        二、"形接为觉"
        三、梦的本质和特征
        四、"梦觉兼之"
        五、《列子》与《庄子》之"梦"比较
        六、《列子》梦觉观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梦与体道
        一、"有形之状皆幻也"
        二、"其觉自忘"
        三、"至道不可以情求"
        四、以"道"反观世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达生乐死"的人生观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经学的衰落
        二、士人心态的变化
        三、对取士制度的反思
        四、不信天命信勇力
        五、盛行薄葬之风
    第二节 《列子》对人生的看法
        一、人生乃气之大化流行
        二、人生之苦乐
        三、《列子》的理想人格
    第三节 《列子》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一、处常得终,达生乐死
        二、"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三、《列子》与《庄子》生死观之比较
    第四节 力命之论
        一、"命"的内涵
        二、顺命而不废力
        三、《列子》对各家力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君无臣"的"理想国"
    第一节 《列子》治国论的思想基础
        一、"道法自然"
        二、"贵虚"
        三、"无为而治"
    第二节 《列子》的政治理想
        一、《列子》对有为政治的批判
        二、《列子》的"理想国"
        三、《庄子》对《列子》政治理想的影响
        四、《列子》政治理想的价值
    第三节 《列子》对现实政治的看法
        一、《列子》的政治主张
        二、对君主的态度
        三、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列子》真伪考辨成果综述
    附录二: 《列子》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弼玄学中的庄学精神[J]. 蒋丽梅.  中国哲学史. 2009(04)
[2]从词汇角度看《列子》的成书时代补证[J]. 王东.  古汉语研究. 2009(01)
[3]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J]. 王光照,卞鲁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列子》考辨述评与《列子》伪书新证[J]. 程水金,冯一鸣.  中国哲学史. 2007(02)
[5]《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以《庄子》、《列子》之先后为核心进行考察[J]. 王利锁.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1)
[6]《列子》伪书说述评[J]. 管宗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05)
[7]张湛玄学的理论创建[J]. 王晓毅.  哲学研究. 2005(11)
[8]庄子与《列子》生命观异同论[J]. 詹福瑞.  哲学研究. 2005(03)
[9]张湛的“至虚”与有无说[J].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史. 2004(02)
[10]《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J]. 权光镐.  广西社会科学. 2002(06)



本文编号:3602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02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