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史铁生作品的精神意识

发布时间:2022-04-21 21:49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文坛上最具有哲学气质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杂文等多种文体,就生命、残疾、爱情、信仰等文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本文主要论述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精神意识,并探究这些精神意识产生的根源以及这些作品的精神意识对当代精神建构形成的影响和意义。史铁生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叙述一些童年记忆、青春记忆等,描写的还是外在的生活状态,此时他的作品格调是灰色的。因为正当最美好的年纪残疾的事实使他数度自杀未遂,在残疾的世界里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和光亮,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残疾对于他是致死的疾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再自暴自弃,换了一种角度思考残疾和命运,渐渐地走出精神困境,超越了残疾本身的障碍,看到了生而为人的普遍存在的残疾,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哲理和信仰的高度。处于21岁忽然残疾,任谁都会痛苦不堪。软弱的人选择自杀、自暴自弃,从此放弃对生活意义的要求和追寻,而坚强的人则选择面对事实,就像鲁迅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史铁生就是这样的猛士,他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如蹒跚学步的孩童,跌跌撞撞地走来,虽残疾之后的余生都在...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向死而生终寻生命意义
    一、 在残疾中涅槃,由死而生
    二、 终寻生命之意义,以过程创造生命之美
第二章 身残志坚铸就大爱丰碑
    一、 残疾意识的缠绕
    二、 自卑心理的苦闷
    三、 爱的信仰推动生命远行
第三章 以心为文彰显精神价值
    一、 “以人为本”紧扣文学核心价值
    二、 “形散神不散”直指人心深处
    三、 “虽死犹生”,点亮精神困境谜灯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期以来文化守成小说的主题指向[J]. 张旭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01)
[2]他活在喧嚣之外——在“史铁生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J]. 张海迪.  中国残疾人. 2012(02)
[3]文学使命与当代精神维度的建构——论胡良桂的主流文学研究[J]. 傅异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解读史铁生的“零度”审美——点击《想念地坛》[J]. 张王飞,林道立,吴周文.  当代文坛. 2011(05)
[5]经典性的缺失和意义的祛蔽——论新时期文学第一个十年[J]. 陈红旗.  小说评论. 2011(04)
[6]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失衡的基本特征分析与对策[J]. 楚丽霞.  理论月刊. 2011(07)
[7]直面苦痛与生命追求——关于史铁生的价值与意义的讨论[J]. 杨剑龙,满建,李彦姝.  理论与创作. 2011(03)
[8]知青文学中的日常叙事——重读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J]. 王春林.  名作欣赏. 2011(07)
[9]J·希利斯·米勒“文学消亡论”研究综述——兼谈文学的价值取向问题[J]. 李文英.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10]关于史铁生作品生死观的探讨[J]. 焦兵新.  教师. 2011(05)

硕士论文
[1]残疾与爱情[D]. 李涛.西南大学 2011
[2]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 姜萍.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论史铁生的爱情观[D]. 杨迎霞.河南大学 2010
[4]人本困境:悲剧的存在论根源剖析[D]. 杨宏鹏.河南大学 2007
[5]论文学价值[D]. 童伟.扬州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46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46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