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苏轼凤翔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9 22:04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公认的文学大家,其思想发展、文学成就,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轨迹。苏轼早年在秦凤路凤翔府担任签判的经历,虽然仅仅为期三年,却在他人生中居于重要地位。 就思想的发展来说,担任官职使苏轼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民生疾苦,开始形成独具一格的“同然”思想;与此同时,远离家乡、历任长官给予待遇的不同,也让他产生了世事无常的切身体验,再加上早期所读佛书、道藏的基础,苏轼的思想开始加入佛家、道家的因素,并逐渐有交融的痕迹。这些思想特点,贯穿了苏轼的一生。凤翔时期,正是它们形成的源泉。 由于苏轼在凤翔仅创作了一首词,所以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他的很多咏怀古迹的作品,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此前过于依赖书本、议论有余而感性不足的缺点,开始把独到的思想感情,与亲眼所见的情境相结合,使作品的说理特征,与文学意味相得益彰。另外,他初步尝试的兄弟唱和、友朋酬赠类的作品,也呈现出情感表达与描写意象,能够比较自然地结合的面貌。这是凤翔期间比较成功的诗歌或散文,大多具有的特点。而另一个方面,苏轼这段时间也存在一些用笔粗率、纯粹说理、艺术感染力不强的作品,它们的通病,在于没有实现情与景...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苏轼在凤翔期间的创作概况
        一、北宋人对诗、词、文功用的观点及其对苏轼早期创作的影响
        二、凤翔创作环境对苏轼的影响
    第二节 苏轼凤翔作品的整体特征
        一、苏轼作品的分期
        二、苏轼凤翔作品的地位
第二章 苏轼在凤翔的政治活动与诗文创作
    第一节 赴任前的政治观点
        一、“俟了了而后行,无有错也”——苏轼的政治立足点
        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苏轼仁恕为本的治民论
        三、“器当极弊之时,因而改作”——苏轼赞成适度变革的思想
    第二节 凤翔期间思想认识的丰富和深化
        一、从单纯的“适于民用”到“同然”思想的成熟
        二、由凤翔而发、遂伴其一生的世事无常之感
第三章 从“物不可以苟合”到兼容并受的思想转变
    第一节 苏轼早期对“异端”的排斥
        一、贬斥注重攻伐取胜的法家术数
        二、强调“重乎始进”、反对“先屈道求合而后求道”
    第二节 苏轼“对佛教的真正态度”辨
    第三节 苏轼凤翔作品中儒释道思想交融的痕迹
第四章 苏轼凤翔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凤翔时期诗歌论
        一、苏轼凤翔诗歌内容及其分类
        二、“以文为诗”的初步准备
    第二节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凤翔散文论
        一、富有学理的亭台楼记
        二、文质兼备的书奏祝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58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58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