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新批评视角下《红字》和《等待》的美学价值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15:39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霍桑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其代表作品《红字》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霍桑的研究在英美形成众多流派的同时,留下的专著及学术论文不胜枚举。相形之下,1999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等待》作为哈金的代表作受到了西方的赞赏之余更多的是获得一些关于小说的采访,获奖感言或者评论,鲜有剖析小说更深层面的文章或著作的出现。许多专家学者在对此两本小说的研究中更多的侧重于小说的文化背景,语言风格,亦或是小说主题,而本文将两本小说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以试图寻找到新的视角解读两本小说。 本文由新批评理论中的两大核心支点:张力和反讽为切入点,结合《红字》和《等待》两部小说来欣赏小说所传达的美感及其价值。新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在西方理论史上影响重大的流派之一。它是一种立足于文本本身的理论,其批评的对象是文本本身。分析,细读,研究文本从而得到有价值的评价结果。而该理论中最核心的两大分支点张力和反讽在小说《等待》和《红字》中多次得以反映,对挖掘作品中的丰富主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介两位作者和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说明其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本论文的布局。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道德与情感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之间的张力;第二部分从男性与女性的角度分析人物自身在小说中所展现的张力。第三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情境来探讨小说的反讽;第二部分从小说的结构来探讨反讽,从而为小说的第四章作铺垫。第四章则在之前的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张力和反讽两方面分析总结出各自的美学价值,即张力的复杂性,紧张性与广阔性;反讽的荒诞性及其黑色幽默感,从而升华主题得到启发。第五章总结全文要义并揭示本论文的核心价值点在于我们应该展现自然与人性中善意的一面,而整个社会也不应变的虚伪与腐败。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小说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Significance and Layout of Thesis
Chapter 2 The Tension Between Subjects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Waiting
    2.1 Morality and Emotion
        2.1.1 Husband and Wife
        2.1.2 Spouse and Lover
    2.2 Male and Female
        2.2.1 Tension of Character Itself
Chapter 3 Analysis of Context Irony and Structure Irony
    3.1 Context Irony
        3.1.1 Love
        3.1.2 Waiting
    3.2 Structure Irony
        3.2.1 Narrative Perspective
        3.2.2 Title Perspective
Chapter 4 Aesthetic Value of Tension and Irony
    4.1 Aesthetic Value of Tension
        4.1.1 Complexity
        4.1.2 Intension
        4.1.3 Extensity
    4.2 Aesthetic Value of Irony
        4.2.1 Absurd
        4.2.2 Black Humor
    4.3 Illumin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Summary
    5.2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Novel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有才;婚姻家庭研究十年概述[J];社会学研究;1989年04期

2 冯季庆;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92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2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