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浅谈《竹丛中》的人物语言翻译

发布时间:2017-04-05 12:02

  本文关键词:浅谈《竹丛中》的人物语言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因此,想要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必然少不了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物语言翻译也影响着翻译全局的整体印象,影响着读者能否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但是在日汉翻译中,人物语言翻译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不但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还需要了解作者设定的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它需要根据文章的语言风格决定翻译时所用的词汇,不同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因此,在现有的小说翻译中,对语言翻译的良好把握就能够直接提升小说翻译的质量。 本文的主要研究作者——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他的创作风格既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竹丛中》这篇小说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寓意,别致的手法和完美的技巧而著称。整部作品由7个人的口供组成,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说法,作者的目的不在于找出真凶,而是想要向世人说明:人常要用谎言来文过饰非,真相常被歪曲隐没。人性的弱点——自私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这篇小说中渗透出来。 本论文以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丛中》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现代日汉翻译界代表性的人物——高慧琴、林少华、文洁若三人的译本展开论述,根据译本的对比得出人物语言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在此部分中对本文的先行研究和研究方向作了概括式说明,同时简单的介绍了芥川及作品。阐明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学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其主要作品,介绍芥川龙之介在他的 小说《竹丛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小说的写作背景,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版本。第二部分简述了本文的分类依据并照此依据对比介绍了三种译本的差别。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如何翻译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如何能够译出原文和译文统一,协调的作品。
【关键词】:人物语言翻译 文学作品 小说 芥川龙之介 竹丛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绪论9-10
  • 第1章 翻译理论研究及先行研究10-13
  • 1.1 文学翻译理论10-11
  • 1.2 本文分类依据11-12
  • 1.3 关于文学作品中会话文翻译的先行研究12-13
  • 第2章 芥川龙之介作品研究与本文的研究理由13-15
  • 2.1 芥川龙之介生平及作品13
  • 2.2 芥川与中国的渊源13-14
  • 2.3 关于小说《竹丛中》及本文的研究理由14-15
  • 第3章 《竹丛中》三种译本的会话句对比15-29
  • 3.1 翻译要“话如其人”15-20
  • 3.2 翻译要符合语境20-25
  • 3.3 翻译要顺畅自然25-29
  • 结语29-31
  • 参考文献31-33
  • 导师及作者简介33-34
  • 谢辞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华;;试论语域分析与小说对话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2期

2 王岩;;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几点体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10期

3 陶振孝;;关于文学翻译的思考——评林少华的文学翻译观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年02期

4 凌振元;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刘明阁;浅论会话英语翻译[J];外语教学;1998年04期

6 刘春英;中国的芥川龙之介翻译史[J];日本学论坛;2003年02期

7 曹大峰;;汉日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8 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9 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10 胡安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论小说翻译中人物语言的审美再现[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浅谈《竹丛中》的人物语言翻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